+ o% Z) o. F. H" \/ G. S4 W 其实,早在互联网泡沫成形之前,这家华盛顿州雷蒙德公司就曾经对美国在线产生过巨大的兴趣。他们1995年推出的MSN服务根本就是当时美国在线的翻版。同一年,Microsoft Bob界面面世,盖茨(Bill Gates)也出版了《未来之路》(The Road Ahead),介绍了自己的预测。- p: _5 T0 m7 S) G d$ s
3 s6 H# }) u) V2 T: |& O6 w 所有这一切选择的时机都很不妥当。 5 N2 e" g* S/ l ! M) \4 P4 t$ p" L7 q+ b 之后几年中,美国在线一直是业界的统治性角色,MSN从来没有能够获得过类似的地位。事实上,微软就一直没有做出过适合服务业务的结构性调整,他们的聊天室始终都没有正常发挥过作用。 - G% w; s0 p2 T. A% T$ {+ i5 K" k: b
整体而言,那其实是一个转型期,而转型期的开端当然是1994年网景浏览器的发布。只是在当时,甚至没有人注意到这件事情的发生。& k* b2 c. T2 T. t% v2 {- E- Y. @! H
" L. f* J5 A+ P8 L! }# K. n 网景实际上成为了微软的肉中刺。对于该公司而言算得上是糟糕的事情,看上去都和网景的开发以及网景对微软的威胁有关,无论是反垄断诉讼、互联网故障、欧洲的麻烦,所有的一切背后都可以看到网景的影子,似乎后者已经注定是微软命中的灾星。 ' R1 b* y; r3 F+ ^3 G5 d7 F0 Q+ R Q: m7 F: x: @/ G
1998年,美国在线控制了网景,他们斥资42亿美元收购了这家公司,而微软自己其实并没有采取任何的实质性措施。最终,网景在美国在线手中彻底凋零了,沦落到开放代码,允许用户使用这些代码来开发自己浏览器产品的程度。 4 M$ n7 S$ e |. f) ~% S% h* C: N! W: m) e4 c/ f
然而,旧的麻烦还没有彻底消失,新的麻烦又开始了。火狐浏览器出现了,给了微软的IE以沉重一击。虽然是改头换面,但是网景的诅咒依然没有放过微软。 $ `3 N: R( n, F4 _9 O' K, c( [/ p4 r0 k
要彻底摆脱诅咒,最终的解决方案只能是微软收购美国在线,同时获得网景浏览器的代码和所有相关的“黑魔法”。这些听起来确实有些怪异,可是,要解释网景面世以来微软所遭受的种种厄运,似乎也唯有这种毛骨悚然的叙述。1 W6 Q: s) A5 T* U6 ~
* h j+ O% {9 L1 d% S8 [8 f 我们不该忘记那些反垄断诉讼,这一切的根基正在于此。3 @; O" O. r+ _+ _
% L1 }9 e+ o# M
那么,难道微软真的仅仅为了减轻自己的痛楚,就必须收购美国在线,以及美国在线手中的网景吗?首先,收购美国在线,意味着雷蒙德将获得一个庞大的受众群体,那些依然在使用美国在线服务的守旧派。他们可以将美国在线的邮件用户整合到自己的Hotmail当中,而且这些人还可能会成为他们必应(Bing)搜索引擎广告的受众。7 F4 ~) x2 \+ v4 M3 W J
1 E9 c0 b+ h) S. z" W0 E1 J 微软还将得到美国在线的网景主页,后者自身的价值就有10亿美元。 + `+ R3 j. u" N 2 o# j6 M+ _ \: h& r x 更重要的是,微软可以了却自己的心病,彻底埋葬美国在线这个名字,杀死网景浏览器,将其代码抛在风中。在投资者看来,这种种做法确实大有浪费金钱的嫌疑,但是微软确实将就此摆脱心魔的困扰。 ! R) L/ y3 n$ D" \9 @3 ?. Q! @& e) e" ~
真正的麻烦在于,拥有网景很可能是另外一个更加恶毒的咒语。事实上,美国在线开始拥有网景之日,也正是他们走上下坡路之时。: y: _+ ?7 ~/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