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 327) 鸡蛋( 0)
|
本帖最后由 PTL 于 2011-1-10 19:00 编辑
/ G# q) N& h4 _; ]2 y# h- l
3 L" P$ t* [( S. k' Z! x欢喜心是一种涵养,能令周围的人都有如沐春风的喜悦感。$ l; Q% N& U1 ^; A5 f1 z j J6 ~
7 d' ?; R# T) N* [3 S: F8 J5 @
/ U$ f) b$ Y3 N8 `3 \
8 ^6 ^: d/ d& S/ }
人心应该都是一样,都是与如来有同等的爱心存在,但由于后天习惯及习气的不同,以致有了不同的言语行动,所以我们才必须要下功夫去修心养性。
6 c7 t8 Z6 m3 P# x2 E6 g. x) d' v
1 k: R$ s* K$ o2 D2 W) q
) F! [# r( ^2 T/ K8 m2 \5 t* s' l0 I$ [% _& D- Q$ D, o
环境会动摇我们的心,“恒心”就如“滴水穿石”,要做到任何环境也转不了自己的恒心,再大的困难与阻碍也要始终如一,这种恒心就是佛教中的“定力”。" c4 C0 C; j& S7 T* e
" G0 F: s- m! l 5 M2 K6 [, V- R& [* p2 ^5 X
8 j" H% J7 s3 u. E1 @
遗失身外财物并不可惜,可悲的是内心宝藏遗失了还无觉知;人人本有清净纯真的善(佛)性,因烦恼无明而遮掩了亮丽的宝藏。 p( [) r5 R& R' j+ R
) K# {. Z# A0 O ) o9 C0 m' _$ l4 X! ^
! R' |$ e2 _ B( D
人人应时时持有“居安思危”之念,莫等“居危时方思安”,应慎重防范灾祸的临头,修行人更要时时下功夫,以备四大不调时能安然度过。
3 |* l7 g" g V3 O
) N$ Y9 F( ^, p1 p ^3 w& r2 N
! b" g( ?2 C/ d5 p/ ?/ y
! n0 j. M0 `8 P* _7 Z 初入佛门的修行者,要先磨炼身体和心理。心理要禁得起周围环境人与事的彼此磨炼,心不动摇。在动中保持心的宁静,再进一步下功夫。; J, h6 ~, F" Z. b
* j7 V4 s9 G; ^/ M( f6 H
. P; H6 H# t- I2 p' ^. f) z! q
$ _1 Q# D9 m! ?- c9 q% D5 U. a5 p 听话时,用适应说话人的心态去听——听年轻人的话用年轻人的心态去听,听中年人的话用中年人的心态去听,听老年人的活,用老年人的心态去听,即得人事圆融。
2 Q# V/ {7 K- E: J4 G% m4 A& V+ w1 L! s2 |+ q' z& P
) J6 e% O1 ~4 n7 q5 n! O( L: I
6 S" d+ T7 b- ?: e k' A
佛陀常常教导我们,要安分守已,时时守在这份清净无为的心境中,把心安定下来,让心时时寂静,心静自然能安分,能安分守已,自然能过着安乐的日子。$ K6 t* d2 s# J9 R1 s, P9 s+ s2 N
& e! C5 q& \; X9 o
+ ~6 ?2 E* q0 O- ?7 K/ `
* e& X5 I4 m9 c4 s, P
“学”与“行”要均衡,修行者虽亦尚有习性烦恼未尽,只要肯发心度众生,还是有度众的功德;所以有:“烦恼即菩提”的说法。" e6 N1 s9 l6 d6 m$ T7 s7 n5 r
0 ]& [3 I. \0 r8 w. k) E) ^
5 M' @& Z. H( S3 s2 ?6 A- v9 e. x1 C/ S+ O/ W
人心比武器还厉害,武器是人心去创造出来的,不管是将它用于好或坏的地方,都是起源于一颗心。
% o/ j% p) _2 m k; R" C$ |
3 b2 j2 u. l4 v, B ; B' S( i& w0 v
+ J5 V$ |3 R( Y 想要圆满慈悲、成就智慧,达成救济与领导人群的力量,必要先从调和自己身心做起。3 d5 k) Z3 g `8 h9 l% Q
, E2 Q/ A2 W6 o8 @
! E7 ]' ^9 ^1 F: j' C$ X. E4 c6 b: N; l
# W; Z. u2 v! N( v& v% s: t8 [8 r 物质富有、地位高、有钱有势,都是空虚的架构。真正的有力是——心力;真正的富有是心的富有——富有爱、钱财不用多,但是,有这份爱心的力量为基础,那还有什么不能改革、不能引导的呢?$ O+ N. q. A/ B- G
% C% a: m! O4 T4 B+ L
" ^. o" N# W, A% l0 H" `6 W& y) p
% `# d6 g$ W$ f8 x+ w0 r$ X/ f6 }
我们的心地若能时现光明,对人坦诚,彼此肝胆相照,就不必怖畏人生道路的障碍,也无须提防别人对自己不利。
4 M9 \2 o3 q/ z
! U8 W7 L/ z1 n2 W2 b( S" d # t& B/ k6 e A0 E. L# f
" z' U- d, z2 e4 G9 Y h
心不专、念不一,做事就难以成就。若想心专念一,就必须把杂念心收摄起来,只留下清净的一念心,这就是“系缘修心” 时时反观自然,在动念行为之际,检讨是否贪着名闻着利义,久而久之,心灵自可提升到“月至上品诸风静”,“心持半揭万缘空”的境界。
0 N+ Z S O* q8 S# }4 d
[0 q0 {5 i( N7 W
1 _7 o3 @" _3 \6 p- Y* g
3 X* Y8 `* }* F. V ~9 b “月到上品诸风静”,是指月圆当空时,大地一片清静。我们的心若能修养到最高的品格,自然也是一片清凉静明。然而,要怎样才能达到“静”与“明”的地步呢?有句诗说“心持半偈万缘空”,佛陀所开示的教法贵不在多,只要我们用心依一言半偈来修持,就可以得到莫大的助益。
, c0 K. ^/ r3 T' J' ]! ^
0 i V G6 A; w( U3 b 1 b" T0 `5 f+ S
; P% r" v& V1 Q+ U9 i3 k7 b9 ]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块净土——良善本性,若能抱持明净无染,则杂草乱麻不生于心田,而且会常开智慧之花,永结菩提善果;不懂美化自己的人生,也净化社会人心。* T8 k R" q# ?( M( l# b
! e+ d" b2 E% H- x+ j! h: R9 W 4 R n2 a! w6 b, c) z/ s
5 h& A5 Z+ d/ C+ X% Q+ `8 V
心净则国土净,要时常保护心念,不要让贪嗔痴等邪恶毒害侵袭;要积极救护世界,不要让灾难破坏家园,不让暴力充斥社会,更不能让祸害污染大地······9 ]% T E% e( X! G3 |$ r
2 |/ F$ F0 {; \
$ ^1 V1 d, w5 j3 T# Q1 {& {! V5 A1 i8 Q: U O
土地不耕种,则会杂草丛生。心田不值福,即生无明乱草;所以,行善布施须日日行、时时做,不断精进。斩除恶念罪业、消灭无明烦恼,则能化荒芜成大福田!' t$ x9 n* p( ?+ ?4 z' _5 `) a
- Q0 e2 X2 J+ p, a
; i) ]% ^" D7 r( r: o7 F
4 g: H" q: ?+ ~2 p( C L: f 佛教有一部药师经,里面说尽人生身心诸多的病苦,其实人的身体有残缺不算苦,人性的残缺才是真正的苦。世间的灾难,大都由手脚完好,但心灵残缺的人所造成的;身体上的残缺不可怕,如能坚强起来,还可现身说法来鼓励其他病人,激发他们求生自立的勇气。
2 e9 _6 v7 K+ B m, {
3 x) T! E# h9 m/ a b2 T 4 D8 l7 a; _" S, o
* K# }6 T3 g {$ R# Z% ?# K 心如要保持常常快乐,就必须不把人与事当成是非。应把是非当成是一种笑话、教育,以增加处世常识。如果把事情当作是非,那永远都会很痛苦。; R7 s" D" l6 L
0 N3 D0 l/ K$ c8 [: o& e$ n+ s j0 A! J
4 f/ j- y6 g- ?, F. _" Y0 \; S
' J; G; J! s# w" k, L! x' y 极凶大恶,莫过于心中自我的烦恼贼,于毫无防范的情形下,不但毁了自己,也会毁了别人。所以,当我们静下来想一想,善能自救,恶能毁己,生了一念善,不但可以自救,还可以救人。起了一念烦恼恶念,不但损害人,也会毁灭自己。恶念起时,就是烦恼贼生,他会毁掉自我的善根慧命。. t- S A9 Q* \+ |
. F/ Y" r E, r: B
& B) v4 s: U0 ~( @! A* y6 o
1 X8 B( `9 J `
要想解除人间的灾难,一定要从改善人心做起,说要救世,必先从心救起。人心健康了,那么社会、国家,甚至于天下一切都能调顾,人民和乐,自然世界就太平了。
$ Y5 C. X: _( Q9 R. H* h+ D) \6 C; ?/ I( ?+ T# C9 _
$ I* O' u) O* ^+ `: H2 c
, G: t7 s8 t9 M- t& k4 ]5 p 佛陀一再教诫我们要好好调节自己的身心,把观念好好运转过来,把恨人、嗔人的这份怨嫌之心,转过来化为爱心、宽心,时时刻刻的去宽恕别人,发挥爱念。' _) j% k4 F1 W& o" C* f6 `5 R. }
" R4 w/ t# h1 P8 S7 Y) V7 |
' ]' w, h) x( q) H% C* O2 y# B7 W9 h* q! i
把贪的念转为满足,把满足的念换作慈悲,不但自我满足,而且还可发挥“把慈悲供给别人”的那份爱心。
6 P/ p* l/ j" c6 O* E2 R6 U9 s$ H* o; B4 ~0 h0 d
0 M6 ?3 A( c9 Z: f6 ^! ~% }0 r+ W
: G- h/ y6 M: X* y 每个人的内心中都有一个宝藏,凡夫与佛无异,只是佛的矿山宝藏经过长期挖掘,已得宝石且不断提炼琢磨,成就很多发亮发光的玉石宝藏;而凡夫的矿山却不知开采,即使已开采,却未加琢磨。8 ~/ c" s; r. E k9 r) v& E
3 L' Q& e# s T5 c + U8 u# {+ z+ e W- \" |& u6 D
) z \! q9 p( S& t; y) ]- @4 T 时时发心——以清净解脱的爱心,秉承过去生所播下的远因,成就现在的近缘,更植未来的情于永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