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46|回复: 0

[文房四宝] 文房不止四宝,带你认识古人全套书房用具!

[复制链接]
鲜花(677) 鸡蛋(0)
发表于 2016-2-16 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本帖最后由 齐山 于 2016-2-16 17:08 编辑
" x% W  `( N' }; c; i. p3 K4 [& p6 H+ J0 _8 ~4 u
        文房不止四宝,带你认识古人全套书房用具!4 v0 w, r4 W% `: U7 r( a, u
4 i5 i8 ]+ V! I0 ^5 d4 ]
     文房四宝,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书工具。
* ^  G; A: S3 ^9 ^4 e       文房之名,起于我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公元 420-- 589年),专指文人书房而言,以笔、墨、纸、砚为文房所使用,而被人们誉为“文房四宝”。
, B1 C7 W# \5 t& \5 ^* @       四宝品类繁多,丰富多彩,名品名师,见诸载籍。四宝以湖笔、徽墨、宣纸、端砚著称,至今仍享盛名。  V* _! z1 c& b2 B! V

9 G2 }4 w7 q4 x1 N2 t  笔,是指毛笔,是我国汉民族所独创的书写工具,传统的毛笔不但是古人必备的文房用具,而且在表达中华书法、绘画的特殊韵味上具有与众不同的魅力。毛笔具有“尖、齐、圆、健”四大优点,用它书写出来的线条可柔可刚、可粗可细、可润可枯,变化之多,为任何硬笔所不及。它主要选用野生动物或山羊的毛作为材料,或纯毫或兼毫,可以做成不同类型,来适应各种需要。其品种之繁,在笔类中也是首屈一指的。/ G/ \! v& m5 P- V; ]
5 S* l  Q# M" D; {
  墨,给人的印象似稍显单一,却具有“落纸如漆、万载存真”的效果,借助于这种独创的材料,中国书画奇幻美妙的艺术意境才能得以实现,且历经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沧桑岁月,仍然字迹清晰、神采奕奕。
1 @1 b# ~; h$ L( u  L8 Q
: o) U) f( m$ F! O  i  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曾经为历史上的文化传播立下了卓著功勋。即使在机制纸盛行的今天,某些传统的手工纸依然体现着它不可替代的作用,焕发着独有的光彩。如安徽泾县所产的宣纸,洁白细润、亦书亦画,吸水性能极好,能长期保存,有“纸寿千年”之誉。# f: i1 V, M% G  X1 v' g$ ^+ c
* C: x- G- s) _+ ]8 d+ x
  砚,是与墨配套使用的工具,要求其细腻滋润,容易发墨,并且墨汁细匀无渣。砚有石砚、陶砚、砖砚、玉砚等种类之分,最负盛名的是广东产的端砚和安徽产的歙砚。特别是一些雕砚,造型古雅,图案生动,令人爱不释手。
+ P! Q! z6 ]6 X$ e% O# A+ c) q/ F" k! z
  笔墨纸砚,是中国书房里,必不可少的文房四宝,但你可知道,古代书房里并不只这四样宝贝,以下就带大家看看古代的书生们,在自家的书桌上都摆了些什么,它们长什么样子,各自有什么用途吧!
9 e% V' q1 r9 f( n/ u# L! d0 P0 Z5 R$ Q+ _' L0 v
一、印泥
0 G: a. c# W7 H4 m4 U' t; z. Q9 T/ }0 z; v
  印泥,是我国特有的文房之宝,无论是文件签署,还是历史文物以及金石书画之钤记,都需要使用。根据史书上记载,印泥的发展已有二千年的历史,早在春秋秦汉时期就已使用印沁泥,那时的印泥是用粘土制的,临用时用水浸湿,这就是当时称封泥。到了隋唐以后,社会的进步有人研制出纸张,人们又改用水调组朱砂于印面,印在纸上,这就是印泥的雏形,到了元代,人们开始用油调和朱砂,之后便渐发展成我们现代的印泥了。
0 L7 x% `: s5 ?" U- m4 {' h* e/ A5 j3 L. u4 V3 ~
印泥与印泥盒欣赏:8 @. F# V( F" \9 }8 ^1 ^0 S
西泠印泥( L. R1 b) d% N' Y# V/ q$ m
象牙仿剔犀印泥盒0 _4 i1 u7 x4 ^/ F2 ~
掐丝珐琅牡丹纹印泥盒# q& A; N  @8 x# U! a
清代巧色玛瑙印泥盒# m  t" i( |- M% S
剔红小印泥盒5 s1 @9 Q/ w, O) ^* B- r4 m! V
1 u. n& P! H$ G8 [
二、镇纸( ?3 ~1 G3 C' x

6 K: n( u/ _: N& ~6 g/ G! e  镇纸,即指写字作画时用以压纸的东西,常见的多为长方条形,因故也称作镇尺、压尺。最初的镇纸是不固定形状的。镇纸的起源是由于古代文人时常会把小型的青铜器、玉器放在案头上把玩欣赏,因为它们都有一定的分量,所以人们在玩赏的同时,也会顺手用来压纸或者是压书,久而久之,发展成为一种文房用具——镇纸。
; m4 J' y5 e: {& S% N# h1 M( L* N$ _
镇纸欣赏:
6 _+ ^) B5 G) W2 Y# N* \象牙龙纹镇纸; K1 {5 U) ?, N$ t) U7 k/ s
红木松鹤镇纸! ]8 @( x& \- H' j2 D# h; Y) k
黄玉螭纹镇纸
% Y: z. g! r2 [! A' M5 D3 W6 v金丝楠阴沉木镇纸9 a' D. o. R8 ~9 s+ ~" Y' ?7 U5 T
青铜镇纸
' J8 h, w# b8 j; j" F) Z" j! H铜胎掐丝珐琅纸镇
3 |1 M( Z) W: [( ~8 j, |, `% t铜錾古琴式纸镇2 y  ^1 \. v3 s, f+ z" i
象牙龙纹镇纸) ]2 G3 O; m! f4 w% \9 G
羊叼仙草铜镇纸, A/ C! Z9 S+ @* L, o2 M! G  s

$ x$ }4 n+ M; n/ m& W三、水滴
0 X5 d4 E( U5 N( y) y" q% a8 w4 b1 F; I
  又名砚滴,为滴水入砚的文房用具,也称水滴、水注。最早磨墨往砚里注水的工具叫水盂。“古人无水滴,晨起则磨墨,汁盈砚池,以供一日用,墨尽复磨,故有水盂。”从传世品和出土器物来看,砚滴的出现不晚于汉代,最早为铜制,后改为陶、瓷、玉、石等材质。其样式不定,历代均有创新。汉代砚滴多为龟蛇熊羊之形,古朴浑厚。熊形玉砚滴,为一张口卷舌,背有双翅,右前肢托一灵芝,呈蹲坐式的飞熊。其雕工粗犷,为东汉时器物。飞熊的传说,古代极多。
! c9 t' R3 b. \1 a+ c" r1 h5 F) j
2 E& q# N) ~; {: B  n  魏晋时,蛙龟等青瓷砚滴,较为流行。如青瓷熊砚滴,仔熊右手捧食欲入口,左肢轻扶左膝,神情专注。顶部有孔为注水口。
' E3 f% g" i2 W( k0 p, `' r/ I3 E) b: W4 S; k7 Z
  南北朝时期,水滴以动物造型更为普遍,如蛙形、兔形等,并有其他造型的砚滴。如青瓷棒槌形砚滴,其形状颇像一条茄子,一端圆鼓上有鸡心状注水口,另一端为细管状流。造型小巧别致。器身刻划卷枝纹,线条流畅自然。从纹饰上看,为南北朝时的典型器物。- u% ^2 y1 E/ i9 R
& D# f- Z7 E1 V. s
  唐代砚滴形制小巧,造型别致,除有瓷制品外,还有铜制品,如龟形砚滴,造型为一龟口衔小碗,龟背有柱形钮,龟甲雕刻精湛细腻,为唐代砚滴中的精品。& }  A. s* b* W7 P. }

+ b" S7 n% [" l( w. U0 O  宋元之时,瓷砚滴再度兴盛,尤以龙泉窑烧造的砚滴最为新颖别致,有舟形、坐俑形、童子牧牛形、鱼形等。鱼形砚滴,为一只跳跃的鱼形,口为滴,背部有一注水孔。造型别致,鱼身有刻纹。通体施以灰青色釉,为元代瓷砚滴中的精细之作。7 S1 ~6 S! t3 Y

4 c" V+ W1 E/ f6 O0 e  明代瓷业高度发达,砚滴自是争奇斗妍,历代均有砚滴传世,尤以宣德时器物别有风韵。青花鸳鸯形砚滴,为象生鸳鸯形,背上有圆孔,上插有一滴管,平底,通体以蓝地留白技法装饰。器型精巧,胎白质细。左上留白地内青花楷书“宣德年制”。
5 }. m  q# a: i: E+ }$ S" m: }
6 y8 ?4 L9 o7 T5 [+ C  清代砚滴以象生形居多,作工精巧,青白釉莲蓬形砚滴,其造型极为别致,左边一朵荷叶为水盂,边堆塑螃蟹,内有孔洞通向右边莲蓬,莲蓬有出水孔为砚滴。和两件文房用具为一体,前朝所少见,为清代早期器物。
3 b* p# n; K6 V: B2 z. y* D4 l4 Q; e% {+ Y2 S% G; n- c# U9 I
  在文房用具中,砚滴(水滴)传世品较少。
0 B) D5 c7 A& H1 I2 ]0 M& j( }* i- a. z" B* R
水滴欣赏:
0 i+ I: S' Z0 c) x2 m豆青釉的文房水滴
5 j+ U1 v: M% s% z3 H8 W民国宝船水滴
6 ?+ l$ a( E, r5 z* o, u, _清代寿山石水滴% b  R7 S, g" B4 \: w
清乾隆青釉文房用品水滴
- Y* U9 i4 u& P! o0 n" o( G7 L9 S# {+ I$ O9 M: E
四、笔筒 ; O- p5 x( B. W; ~4 }0 z

0 ^2 a/ I8 I8 M$ A: L  笔不用时插放其内。材质较多,瓷、玉、竹、木、漆均见制作。或圆或方,也有呈植物形或他形的。
5 }6 P% R+ l# r% `* _; J) [
( S, Y" L7 R2 X" Z  笔筒是文房用具之一。为筒状盛笔的器皿,多为直口,直壁,口底相若,造型相对简单,没有大的变化。笔筒产生的年代已不可考,三国吴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螟蛉有子》:“取桑虫负之于木空中,或书简笔筒中,七日而化”。其所说笔筒是否为今日笔筒,不得而知。从目前传世品来看多为明代中晚期之物,墓葬出土之物,亦不见有宋元笔筒。明屠隆《文具雅编》:“湘竹为之,以紫檀乌木棱口镶座为雅,余不入品”。明文震亨《长物志》:“笔筒,湘竹,栟榈者佳”。故有笔筒为晚明之物一说,但查宋无名氏《致虚杂俎》:“羲之有巧石笔架,名‘扈’;献之有斑竹笔筒,名‘裘钟’皆世无其匹”。似乎笔筒的年代应起码推至宋代。由于此系文化史范畴,故这里不加以论述。
8 k: o2 ^: R! ]! Y; z% ?2 a7 `! s8 X4 Y- ^9 m
笔筒欣赏:
6 Y# f  n1 z! w' l0 H, \根雕笔筒
' J/ @, ^" x/ m梅妻鹤子笔筒$ s. {( a$ R$ W2 \+ ]; @4 ?
牛角笔筒
) G' u# H, f3 S清代黄杨刻古松纹笔筒  v: E. ^+ H: @4 G* i# T
象牙云龙纹笔筒$ n$ C# l9 Y) G( a+ \  \6 O9 y7 l
玉雕竹节笔筒" e: `5 v& S) u

' T; Q+ q$ g  ]4 b+ q  p" R五、笔洗
: z6 E& U, d6 m2 a5 l, ^2 y6 y( \4 V6 x5 J3 x' I
  笔洗,笔使用后以之濯洗余墨,多为钵盂形,也作花叶形或其它形状。各种笔洗不但造型丰富多彩,情趣盎然,而且工艺精湛,形象逼真,作为文案小品,不但实用,更可以怡情养性,陶冶情操。+ o2 V/ p; E; B8 g: T+ N) G

) K; `& M2 E4 L! G. e笔洗欣赏:
3 w' L& S8 d( Q& ]" B7 U6 `哥窑小笔洗
- w+ r! v" O6 t3 H5 m钧窑桃形笔洗
' o9 Z7 D. C9 E# M靑铜镏金荷叶笔洗
" _5 K2 h$ q  i清绿釉荷叶笔洗
% D! m2 d! m; ~7 u) A$ x0 U* Q石雕荷叶笔洗! a5 K- {3 s# u$ h2 z; \/ d
玉雕莲藕笔洗4 I( u0 @* Z8 H
竹根雕笔洗
4 U- A% r7 m# V' N; E2 \7 A
0 G% A6 n7 N' C& s( M. `/ v六、臂搁
2 A+ z: A# l7 S( R% \7 b5 F0 V
. I* e% k* q: N2 o  臂搁是古代文人用来搁放手臂的文案用具。除了能够防止墨迹沾在衣袖上外,垫着臂搁书写的时候,也会使腕部感到非常舒服,特别是抄写小字体时。因此,臂搁也称腕枕。! v. A% p6 U( ~
. z& ^! c2 s# r) z
  臂搁多竹木、象牙质地,上有纹绘雕饰,十分精美多趣。, x. e2 c2 R( g! G4 Y- F' v
) C" P: ?3 i! E5 J3 y- A* `% T
臂搁欣赏:
, y$ W" s+ L  m( N碧玉松树臂搁& U' R4 x* z  i# D4 P2 m
竹雕人物臂搁! `% s1 K. z* a+ k/ W: k8 k
黄杨木雕竹臂搁
. R2 c6 H1 d9 x) J象牙臂搁1 X- c7 A, b1 m- R; c: s! V
象牙臂搁
: X% o- u3 u- B4 z4 ~( L象牙雕梅枝臂搁
% A4 w1 p$ O6 L$ m8 {5 _. y竹刻人物臂搁
8 d6 C4 b: f. X% e1 ~% k: ~2 j
! T: }7 N) @7 A& h1 O) o七、墨匣 ' ?% a% u( O0 @; a
. Y7 Q! O3 K$ U4 k, X3 _
清代胡开文制大富贵亦寿考五色墨墨匣3 k) n% ?) u- ~: r
9 o6 r& h/ S- ?
  墨匣主要用于存放墨锭,起装饰和保护作用。墨匣中,以套墨、集锦墨、彩墨所用的匣最为考究。古代墨匣多以紫檀、乌木、豆瓣楠木为材料,并镶有玉带、花枝或螭虎、人物等图纹,所以,一般都很精美。古代墨匣中,也多有制成漆匣的。据说,清代道光年间,阮文达回京城,“以旗匾银制墨盒,其制正圆,为天盖地式,旁有二柱系环内。”可说是出类拔萃的。清末制墨匣最著名的,当属京城“万礼斋”。, p* v3 R) d6 L7 {6 A1 s/ C, s" ~# b
6 N0 Q7 W( u# ]; [* t4 F
墨盒欣赏:
* G5 A8 v. A6 k2 x1 O( r" x御题潭古怡情描金双龙长方墨匣3 z, w$ e% N0 A' k# A
御题潭古怡情描金双龙长方墨匣
2 Q3 U6 O4 Z! @. R  }$ v
+ d8 g8 s5 a3 O& i八、笔帘
2 j% g8 o9 e) W4 N. O' x
5 Y0 ?% u6 X6 G9 w  笔帘是携带和收存毛笔的工具,主要用途:( E9 o; b: x# o( Z( V
. y% k# P% V/ y8 g" b
  1、把毛笔卷入其中,不会像装在铅笔盒里来回碰撞损坏笔头。
& v& h# x0 L8 [0 U9 y5 q4 L, u8 [% `' _- T, n7 C
  2、笔帘通风,可使毛笔很快干爽。
$ \; u" i2 ~4 m8 i* }& z: ?
% l: s; N0 D7 F  3、现在的都是35厘米*33厘米的居多。- C. Y9 L- V) X" c3 P7 @2 K. e
/ W9 w; r& f' H* r( ?, o5 `4 {: W
  4、这样的笔帘,一次可以卷几十支,方便携带。
& p+ P! `. M2 t- R3 c
- v7 z9 I: X) j. e' n3 K6 M& X$ J  5、主要是为了:有急事,需要带毛笔出去,但是因为刚使用过,没干。可以用笔帘一卷,带出去。不会发霉,也不会弄脏书籍等物。# J0 w1 T1 s' V3 T" R1 ^

: ^3 d1 l! l+ ~7 l笔帘欣赏:
3 a( {; C! u4 e4 _4 n+ z
0 ^+ O/ h2 q: ?6 g/ x九、 笔架 、笔挂、笔搁
6 V5 T7 ?2 i* Y, [& o& J) v* |, `# n
笔架; |  U( J+ b. |5 F. O5 q
  笔架亦称笔格、笔搁,即架笔之物也,为文房常用器具之一。书画时在构思或暂息藉以置笔,以免毛笔圆转污损他物为古人书案上最不可缺少之文具。从样式来看,一般有挂式与搁式两种,分别称笔挂与笔搁(见后面附图)。
% A3 j3 Z5 [7 ~  ], ?2 g2 D1 i7 i& m3 x  x, n  U  g* a9 W
笔挂' y: {# P! c5 `3 m7 {; B6 ]
  笔挂是用竹木制成的架子,两边有柱子,高一尺余;上面有横木,宽亦一尺有余,可以倒悬笔管,做晾笔用。笔挂也有制成圆柱形的,圆顶,笔挂在圆顶周边上,很方便。: I8 d9 l0 Q7 Y( p
3 [. i" N1 Q# y# C2 C0 l$ W
笔搁: a# i% b/ }5 J, s0 S4 n6 k
  笔搁是搁笔之物。根据不同形状,亦称笔枕、笔山,也有称笔床,清朝还出现了笔船。
( X# x5 f9 r5 G
3 Q+ O4 F! h* f
责任编辑:曾言
$ u: t- X' o/ m国学精粹与生活艺术gxjhshys 678期,主编微信gxjc03
( f# x; H$ i7 y( H: f! T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0 |+ h6 u$ s* P合作QQ1511332864
0 ], j2 k) k* {2 @% h; `
9 u' ~+ ?9 z( ?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rHBPzGaVp20taqT0#rd
文房四宝.jpg
文房四宝——笔.jpg
文房四宝——墨.jpg
文房四宝——纸.jpg
文房四宝——砚.jpg
笔筒欣赏——根雕笔筒.jpg
笔筒欣赏——梅妻鹤子笔筒.jpg
笔筒欣赏——清代黄杨刻古松纹笔筒.jpg
笔筒欣赏——象牙云龙纹笔筒.jpg
笔筒欣赏——玉雕竹节笔筒.jpg
笔洗欣赏——哥窑小笔洗.jpg
笔洗欣赏——钧窑桃形笔洗.jpg
笔洗欣赏——玉雕莲藕笔洗.jpg
臂搁欣赏——碧玉松树臂搁.jpg
臂搁欣赏——黄杨木雕竹臂搁.jpg
水滴欣赏——豆青釉的文房水滴.jpg
水滴欣赏——清代寿山石水滴.jpg
水滴欣赏——清乾隆青釉文房用品水滴.jpg
印泥与印泥盒欣赏——掐丝珐琅牡丹纹印泥盒.jpg
印泥与印泥盒欣赏——西冷印泥.jpg
印泥与印泥盒欣赏——象牙仿剔犀印泥盒.jpg
御题潭古怡情描金双龙长方墨匣.jpg
镇纸欣赏——黄玉螭纹镇纸.jpg
镇纸欣赏——金丝楠阴沉木镇纸.jpg
镇纸欣赏——铜胎掐丝珐琅纸镇.jpg
镇纸欣赏——象牙龙纹镇纸.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4-6-13 08:58 , Processed in 0.120996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