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 6) 鸡蛋( 0)
|
楼主 |
发表于 2016-6-6 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母 亲
, x t0 p$ k* V% w4 |
, Y% w: o; F# y9 y+ z9 ?离开喇荣已有160天了,这是母亲今天在电话里提醒我的。可见她日日都在挂念着远方的不孝之子。 6 H8 m. P; ^9 j9 k, b
5 y) l5 Y6 n( x/ n
如同世上所有的母亲一样,母亲对我的成长和修行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在艰苦的岁月里,母亲含辛茹苦、忍辱负重,表现出极大的忍耐力和善良的品格。
9 u/ B3 z. w2 ]/ n0 p9 _$ {' ]! ]7 U3 u1 x$ t. n
我两岁的时候,一次突患疾病。母亲背着高烧不退、奄奄一息的我,深一脚、浅一脚地向几十公里外的县城走去。路上不知摔了多少跤,吃了多少苦,马不停蹄地走了整整两天两夜。看到昏迷不醒的我终于从死魔的嘴里逃脱出来,母亲淌满汗水的脸上才绽开了笑颜。 ) f( j1 z5 x3 @/ T7 @# b- q
# c4 T! I8 @/ {8 }2 j: {# ^在我儿时的每天晚饭之后,全家人都会围着火塘,母亲就开始念诵她每日的必修课——《极乐愿文》,红红的炉火映着她年轻如花的脸庞,使我生起一种像面见度母一样的圣洁感。娓娓的颂经声仿佛来自于空行刹土,在帐篷间久久回荡……这种耳濡目染的熏陶建立了我最初对佛法的认识。直到如今,每当看到或听到《极乐愿文》的颂词,母亲念诵经文的声音就会在耳边回响。我至今尚能完整地背诵《极乐愿文》,母亲实在是功不可没。
% e* w# v) @' V1 O; Q- u+ G+ |- _7 n
记得我七、八岁的时候,母亲还算年轻,脸色白里透红,眼睛象黑色的宝石,牙齿洁白如雪。一天,我与母亲在山上放牧,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牧草青翠欲滴,花朵五彩缤纷。我们一起捉起了迷藏,当我从花丛中找到母亲时,觉得她象仙女一般美丽。也许这印证了汉地的一句说法:“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 y+ \0 |2 E- ~- x8 p" S1 D6 z2 s' x) x0 d; T F) q9 q% r
如今,岁月的刀斧已将母亲的脸刻得沟壑纵横,两腮凹陷、牙齿脱落,脚也一瘸一拐,几近残废,整天只有拿着一根手杖挪动着沉重的身躯。如果我提起她年轻时代的卓卓风姿,谁也不会相信。岁月不饶人啊! % P1 V5 o/ R0 W; B
, M+ [( Z' B9 w" n* I. I' Z父母的恩德是难以估量的,佛陀在《父母恩德经》中宣说了父母的种种恩德。阿底峡尊者也说:孝敬父母与修大悲空性无别。记得曾有一位居士将此话告诉父母,令父母对佛法生起信心,因而皈依了佛门。& F! D; a3 }, X' Q
$ p2 T, H1 B/ v& N但藏族有一句话:“母心如水,子心如石。”母亲的心如水一般柔软,儿子的心却如石头一般坚硬。当很多人意识到父母的艰难,想孝敬时,父母已撒手人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所以,趁着父母还健在,应该好好地孝敬老人。! I: ~1 v1 ` _5 H8 v$ D5 G7 g/ E
+ ~4 x& j) B) n4 o$ s+ Y. k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行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W( u4 p/ m, o$ ~5 g' S6 ]
3 ^* t5 |5 ]7 j" i( W! W
其实,对母亲最大的报答莫过于令其学佛,诚信三宝。令我安慰的是,母亲虔信佛法,并已出家,这也算是我略尽的孝道吧。 - @5 f2 R- r) N X" J0 Q9 G
2 I$ I" ?4 K+ H$ Q/ h
母亲,不要牵挂您这个不孝之子。您好好念佛,祈祷三宝,我病好了会尽快回来的。
" I1 J1 w: [! G% A6 l7 J" k
. n- n% M. g- t0 q' j
9 k: [* z! H+ N7 e a1 O6 B0 A3 f. ~壬午年二月初四
% V3 S- c! G* x( P 2002年3月18日
D4 M; u0 u* g5 z- @: O+ O《旅途脚印》--索达吉堪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