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 0) 鸡蛋( 0)
|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6 ^7 M( u) F3 R. U$ ?) K) }+ W9 X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x: \* f" f- S% }$ ~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5 y+ I4 `3 ]. k& J0 U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 ]4 P( f' v; i' E( n$ Q0 ]$ I9 E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j' o% ^% }. ?( J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a( y. |! c C% W! U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R) D* g. V$ |3 O9 K1 V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4 P# f- _1 Z# q1 w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 P( o1 O1 ?9 O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w! f o* E+ e$ ^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7 a G: d6 g. d; s8 q& A' X, p3 K4 e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6 W8 F: V2 x5 O* t/ J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t# W) A: b$ b4 {! d+ h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 n' X: l7 h1 m+ M$ W. ~. O6 R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2 \1 l% u4 J; z6 `" c2 c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S" ^. U: k; H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N6 `* I+ W, v) ]1 t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 e% x8 o1 z# x 王蒙的《新疆精灵》里,写到一个女孩子,爱上了一个男子,遭到全家人的反对,她仍执意相随,舍弃父母家人和正式工作,远赴他乡嫁给了他。这样天崩地裂的爱情却没有得到一个好的结尾,经济上的困窘导致感情日益苍白,闹得一地鸡毛,颓然而终。
. v" e" l- [, e% {* C6 g( I
, p* [( f9 G2 T0 R! W8 u" V 听上去很像一个《警世通言》里的故事,接下来可以引出一番语重心长的训诫,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啊,然而,王蒙却说,虽然他也为这个故事的结尾感到难过,但还是相信,这个女孩子一定得到过别人所无法想像的快乐。
0 x6 R7 ]& W% P6 k& ]. N + Z$ G& k. {% R" `+ }* |# W1 C
王蒙这话说得敦厚。那些貌似善良的关心、同情与训诫,从根本上否定了女孩子的爱情,好像她一路走来,只是为了证明这是一个错误,殷殷之词里未尝没有一种正中下怀的快感。
, E; h0 d8 D' Z0 F$ V: \ 2 Y6 y+ }( A- I2 _8 ~: r+ a9 Z
王蒙这话说得也智慧,事物有两面,都说爬得高摔得重,侧重于强调摔下来的痛苦,可是,那些一辈子伏在低处的人,永远不可能了解在高处的快乐,只能在人家摔下来之后幸灾乐祸。# m4 \1 U; _9 a% n; y1 ?
9 V3 i- E b" O F' P 是否,我们太缺乏安全感,像歌里唱的那样,“一开怀就怕受伤害”,“开怀”是过程,“受伤害”是可能结果,我们习惯于把结果放在过程之上,可是,从根本上说,人生是没有结果的,只有一个又一个过程。( @: a5 ]& w1 Q
& t2 \0 ]: Y9 c# U
假如仅仅看结果,《氓》是一首悲伤的诗,朱熹哼着冷笑说:“此淫妇为人所弃,而自叙其事以道其悔恨之意也”,方玉润算是温厚一些,说“为弃妇所做也”,又说她“未免为情所累,以致一误再误,至于不可说”,他同样认为,这首一首悔恨之作。, F! E( s! w8 `/ h: [& ~
( p1 a3 N2 Y4 n! J/ N- a$ ^ 悔恨的成分不是没有,但我读这首诗,看到的不只是悔恨,细细碎碎的小甜蜜载浮载沉,在他情断义绝之后,她仍然,不能改变那段记忆的质地,些许惘然如指间漏下的沙,覆盖于其上,绰约而漫漶。
' k. { e$ F+ H) b0 ^$ T# U
$ a. ^( S' m# g9 Z8 o2 r7 T6 c 初看这个“氓”字,不由想到“流氓”,先入为主的印象很容易让我把“氓”打入不道德的人之中——事实上他确实也是,我的问题在于,否定了道德之后,就对他一笔抹杀,处处怀着恶感去看。, M. G5 I: V6 T8 D+ J0 g# @
# Y* q6 |7 f o
字典上对“氓”的解释是,“外来之民”。远古的农业社会,人们轻易不会离开一块土地,移民的原因多是出于不得已,主要是遭遇自然灾害。俺的家乡在淮河岸边,曾经这里时常泛滥,两岸的人来来去去,各色人等不断被稀释和勾兑,但共同的命运,亦使他们的性格里有一些相似的气质。( r! s. Y. G1 Q- {' F. M
( o' Y4 w: g1 H
直面苦难使他们彪悍,求生本能又使他们狡黠,他们有时醉生梦死,有时生机勃勃,极端利己因此常常全无原则可言,大多数属于多血质者,极端尊重自己的欲望。
! b. X h* o( Q. l* g 9 L+ L `! R o) B" x
流离失所的生涯,惯看离别与覆灭,知道没有天长地久可以去期待,更在乎抓住现实眼下,在我的家乡,尤其是父辈们长大的乡村,私奔事件层出不穷,我不认为是我的父老乡亲更多情,而是,他们不磨叽,不会像越剧里那样咿咿呀呀地打许多哑谜,终究还是花自漂流水自流,闷骚上一辈子。
. d, v3 u" N0 _' W) [( w1 N! j1 m, p
7 z) u9 o! \, S' t 《氓》里的这个男子,跟吾乡乡民气质相似,很主动,很生猛。“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他笑嘻嘻地来到集市上,说什么拿布——这个“布”为“布泉”,货币——换丝,他哪里是换什么丝啊,根本就是到我跟前纠缠。
6 k/ K5 V8 Y% T$ y3 ]# E1 a7 n & R' y0 D5 b6 t
有学者说,这几句诗体现了“氓”狡狯的德行,为什么我看到的,却是一种惆怅的甜蜜?他的那点小伎俩,小滑头,曾几何时,是否是他与她心照不宣的秘密?开在心头半明半昧的花朵?一个“谋”字用得也好,纠缠的,撒娇的,无赖相的,贼兮兮的,像《红楼梦》里说宝玉在凤姐面前,“扭股儿糖似的”,那时宝玉还小,倚小卖小,“氓”显见得是成年人了,可是,爱情能够把人变小,再成熟的男人,在爱人面前,也会露出孩子气的一面。而女人如果爱他的话,一定会心动于那份孩子气。
( H' w9 _: K Z/ X/ K2 j : ]* G- T4 f8 b; d
不过,他“谋”的那事儿,可不是孩子气的,诗里没有明说,结合上下文可以看出,就是“婚前性行为”。道德家和女权主义者对于“氓”的批判多是基于这件事,所谓始乱终弃,但是对于彼时彼地恋爱中的女人来说,可能是另外一回事。0 e6 [* P' f+ v) {# ?7 z
1 C, I8 i+ V x. _; H
看过一个笑话,说,一对男女恋爱很久了,还没有进一步的发展,有一天,女人对男人说,我听说一个男人的手臂,正好跟一个女人的腰围一样长,男人很实在地回答,是吗?可惜我没有带尺子。
2 U& Q, }- ~. c+ f5 A5 x) [6 C q
6 L" r9 Y+ n8 c- P! k B 我一直记得这个《故事会》上看到的笑话,我觉得它说明一个问题,女人是不喜欢男人动手动脚,可是,当她喜欢的男人老是不动手动脚,她心里也会不踏实起来。他不“谋”,会让她猜测他是不是对自己没有感觉所以没有欲望,一个过于规矩的男人,难免有些乏味。; L) N4 @# K5 @, j5 r Q2 ~
; T* T# l6 @1 I6 |) ~ 她愿意他有所求,但这不意味着她就一定会答应,女人喜欢的就是被“谋”的那个感觉,就像余华曾笑言,“电话可以不接,但铃声不能不响”。现在铃声响了,她没接,她还是理性地“送子涉淇,至于顿丘”,而不是“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U3 @& I+ j8 p6 @# n0 k2 W
0 M* v/ a* \/ f" e: D9 m5 x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她只是个普通的等爱的女孩,不是敢爱敢恨的奇女子,即使心泛涟漪,仍然坚持某种日常的程序,当他像个孩子那样因为被拒绝而愠怒起来时,她像个小母亲那样,宛转温柔地为他指明方向: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M) z4 a) D) p( i2 I4 P4 T
. w- j! A, G2 B9 @/ Z+ p
在秋天到来之前,她保持着一个等待者的姿态,“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她登上那高高的城墙,眺望他的车子,不见他的车子,她泪水涟涟,看见他的车子,她才能够载笑载言。曾经以为她等待的是一次约会,行文至此忽然怀疑,她等待的,莫非是他派遣来的“良媒”,她装作不留心地一次次登墙窥望,身边的那些人,她的亲人或是女友,谁能够从她骤阴骤晴的表情上,感觉到隐隐的车轮声?
, {0 S) G9 J: G8 B0 w0 I$ f3 b
( ?6 i# Y6 R/ U* h' ~ 一切正在有序进行中,媒妁,占卜,这些在外人看来繁琐而无聊的事,正是构成一个女人的幸福的重要环节,回忆起来也有被刺痛的欢喜吧。而当时一切多么顺利,像是一首华丽的华尔兹,滑到了最关键的时刻: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Q1 m/ i' p! w: c; G$ d
! L9 w+ u* ^9 F 我承认我对金钱比较敏感,少年时候听新疆民歌里唱:带上你的妹妹,带上你的嫁妆,坐着那马车来……就觉得这个男的好过分,既惦记人家的妹妹,又惦记人家的嫁妆,长大后懂得这是男女戏谑之词,用不着那么严肃。但女子对于嫁妆看得是严肃的,我八十多岁的姥姥回忆往事,总不忘提及她的嫁妆里那一摞“细瓷小碗”,那不起眼的小物件上,凝聚着她对未来最美好的设想。我不知道《氓》里这个女子的嫁妆里都有哪些内容,当然没有细瓷小碗,甚至没有绫罗绸缎,可能不过是些普通家什,但同样有她旖旎的情思。* B5 f: C3 N- A# C, r5 H; }
& t7 q: e: p3 z/ u$ ~2 u
公主嫁给了王子,从此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句话总令不安,那看似顺理成章的逻辑,是否是作者与观众的一厢情愿?且不说生活的暗处潜伏的风雨,人性本身,就比天灾人祸,更善于制造变故。
6 }1 P8 v A. a6 v% s" V2 b0 U
, v6 D d3 Z' J% } 《氓》中的她和他,都是普通人,但普通人的人性,与公主王子也相差无几,她还没有来得及说明,结婚之后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就先来了一段感慨:3 L) g2 A# }" M, n J
: }" X, d- Z! W; |9 R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j5 x" B+ q7 a+ D9 m3 H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2 @" C9 A6 J, p8 y2 {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 s# z* p* o5 h% ]' M$ E+ A* ?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Y0 u7 P( I# s" C: D! A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 k- I r5 Y/ R) n3 t
! [* z: h7 f5 h4 g) y8 t( {
传说中桑葚有酒意,食之会醉,爱情也是如此,让人不觉沦陷其中。然而男子陷入之后,仍然可以脱(说)离,女人一旦陷入爱情,便是万劫不复。
- f5 r9 J! Q) H1 e: B7 N 5 A: ]9 D( G2 q7 i4 |
我对《诗经》起了大兴趣,正是因为这几句诗,中学的语文课上也背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老师说这是千古名篇,我却觉得与我有隔,情感字句都不恳切,如同面对泛泛之交,也说也笑,只求敷衍得过就行。看到这几句,才像见到了知己,彼此能够心意相通,原来,早在《诗经》时代,就有人发现了男女之间的秘密,发现男人爱情之短暂,和女人爱情之绵长,跨越千年的时光,山河社会早就面目全非,人性却并没有太大的不同。
p1 t; H- F" u6 ~3 `# B9 B + k: s$ z: q1 o+ E; {( M8 M2 Z" W0 X
并非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水星,也不是因为男人是野生动物,女人是巢居动物,农耕社会对于体力的要求使得女人自然处于弱势,她纤弱的手臂无法征服世界,就只有征服男人这一条路可以走。她孤注一掷地,把所有的期望都押在这上面,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不可回头,看上去好像是一往情深死矢靡他,其实是生存处境使然。
8 Q. R6 q6 ?: f8 D
* W9 F% z7 k: H/ V+ ]! L3 M) d 男人没有这一道镣铐,他的天地无限宽广,梁山伯那样情种原本是异类,所以男人这个群体总以花心的形象出现。4 w% G' I1 n5 f# P' V$ X; h
" R# N9 s( K: D. b
我们现在要说的不是为何“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当《氓》里面这个女人沉痛地说出这番话,我感到了她对男人的原谅,她把他的薄情视为人性中的共性,而不是他的特别恶劣,面对着那样坚固的规律,他作为区区个体,又有什么办法呢?* @) o* v7 I3 v( ~( t% ]5 T
3 |' k# h' \! M1 B 孔子说诗经,“温柔敦厚,怨而不怒,哀而不伤”,不能落到每一首上面去,《硕鼠》就很怒,《黄裳》就很忧伤,唯有这首《氓》是真的“温柔敦厚”,在讲述之前,就预先地理解了一切,原谅了一切。6 Q1 d' b8 T6 O4 Q7 j4 V0 V6 E( v
9 o- C$ |7 J( j5 W 让我们看看,这个男人到底干了什么?
7 K+ e5 j# d) p* ?( q# {
( H" U5 N' x: ~( v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k, D$ P) s& U' Q
) `6 J/ i; Y6 B; O+ v+ B/ N
真像陈建斌徐帆演的那部《结婚十年》,痴情的女人嫁给一穷二白的男人,砥手砥足,为他操持家业,眼看家境渐渐好起来,他却移情别恋,爱上了别的女人。看到那个男人的薄情嘴脸,亦有习惯性的义愤,但也不是完全不能理解,让他那种多血质的男人,一生老实地守住一个女人,恐怕有点困难。
5 s4 u4 \) o# _( t3 A9 l
6 s7 p( T& `0 t 陈建斌饰演的成长,跟“氓”挺像,冲动,激情,孩子气,并因此性感,正是这些,使得女人对他死心塌地,但也正是这些,使得他不大可能对女人从一而终,他们都不是能管得住自己的人。
- R; W- Q5 {( B 4 e3 u& w0 t* y2 n' v1 U/ ]
不同的是,现代社会里,女人还有自己的空间,可以慢慢舔伤口,春秋时候的女人,只有夫家与娘家,人多嘴杂的大家庭里,隐藏自己的悲伤是多么困难的事,当不知情的兄弟还拿她取笑,她心中惨伤,无法言说。$ m$ W1 n% q) U5 D& _+ [# _- W- |
' m# x$ d0 i2 Q1 n 《诗经》里几次写到大家庭里立足的不易,我能够想象那状况,人数太多,摊薄了有限的亲情,增加了竞争的压力,便是至亲手足,也不免勾心斗角,在这样的环境里,无论是为自尊计,还是自我保护的本能,都让女人无法放下身段,扮演一个彻底的弃妇。1 n3 t+ }7 j# j1 }' J: y
5 c. C: ^1 ~4 s; }% F% c
耿耿长夜,躬身自悼,连一个哭的地方都找不到,这才是人生里的大惨伤。9 Q/ M% A) u6 O! C- R/ A
9 e; m1 u7 N+ M1 }! v
无从进退的困境里,她又想起他当年曾说,要与她白头偕老,言犹在耳,却只能增加她的哀怨。再进一步追溯到少年时代,总角时候便已经相亲相爱——我们这才知道他们原来是青梅竹马,那时他们立下遥远的誓言,发誓永不改变,梦里花落知多少,无论是她还是他,大概都没想到,他们还会有这样一天。
. J9 `9 D! @$ C% M- U; Y % T0 N2 i( Q! s7 [; n
女人徒劳的追忆真让人伤感,二十多年前,我还是个十来岁的小丫头时,去乡下堂姐家过暑假,凑巧她的母亲,我大伯的前妻也在。这位前伯母早已嫁人,偶尔来女儿家小住,她紧紧拉住我的手,眼睛里的笑容既惨淡又柔和,好像是他乡遇故知,又如握住逝去多年的一段人生。6 C' D+ L2 u$ ~
$ @7 M0 e* ^* y
堂姐家中逼仄,那晚我与这位前伯母同宿。四十多岁的伯母与我彻夜长谈,对大伯无一句怨言,说他都是上了“小三”的当。“夜半虚前席”,她近前来与我促膝,说起当年与我大伯新婚时候,黑白色的花样年华,如同电影里的画面,早就一去不复返之后,突然来了一个不真实的闪回。# [: G7 x( X" o0 V6 M
2 R# t. y3 m' g0 w0 @* o8 t
《氓》里的这个女子的叙述,一如我的前伯母的追忆,是一个强作遮挽的手势,湮没于黑暗之前的一束火花,清绝的雪野上一声声回响,闪烁之际,令人鼻酸。 1 a9 `7 u- \0 U( h5 Y+ c: O
0 L! d' x$ G }8 B4 ?
http://pop.6park.com/life9/messages/69531.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