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 85) 鸡蛋( 0)
|
白莲:: A1 o, V, g; W1 Z0 h5 C- E5 u
南无阿弥陀佛& Q* N( `, K/ C$ t9 K
看了您近日来信,有莲友表示“领受了佛给的信心之后,真的什么也不用做了吗?”还有莲友指责你“莫误导”。& z/ b# z: W* F5 Y! b8 f1 m# Y. w
再看到今天的来信中,有莲友说“只是念佛无需以祈求的心来念,正如我们叫妈妈,不是求妈妈,因为不求妈妈,妈妈自会为我们安排一切”“优秀的大学生因为努力学习反而退步到解不出小学生的题”“我们在为她悲伤的同时,阿弥陀佛却在为她鼓掌、喝彩、高兴……”1 ~: |. B8 X i- Y- |
很显然,大家都同样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为什么会有这两种不同的领解与心情呢?原因出在哪里?还有,这两种念佛,孰谁与佛与名号较亲昵、亲挚、亲爱呢?建立了亲情呢?请深心、深心、深心,细腻、细腻、细腻去体会吟味吧!4 \8 ]: U* m2 w0 W1 @
料必,都能同意后者较前者,与佛与名号较亲昵亲挚亲爱,并建立了亲情。5 n# \3 }0 @( z; e& K s5 h
既然如此,然则,如果有人都担心您中了邪,想大哭一场,那么此人岂不自思很矛盾吗?您与佛与名号亲昵亲挚亲爱,建立了亲情,如果此人做不到,能反而担心您中了邪吗?5 B; k6 k9 e) y
我常比喻:一个四、五十岁的子女,恭恭敬敬地站在父母亲的旁边。另有赤心真情的小娃娃,双手抱著父母亲的脖子,双脚勾住父母的腰,窝眤在父母的怀抱里。请能体会体会这两者与父母亲爱精诚所表现的不同。
4 y! E2 s& x% |6 |4 N0 E1 Q 自己曾深心仔细思维“我念佛是为着什么”吗?
8 ?2 ^/ @8 t7 Y9 }/ ~( ~ “为着了脱生死轮回的极苦,往生极乐世界”是不是? & K* c; U2 H7 e' H8 O9 A- ~
然则,谁曾告诉过自己?以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的大慈大悲本愿力宏誓“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在十劫前阿弥陀佛成佛的同时刹那,自己已蒙救度,得能往生净土矣!!!而这个救度如今十劫以来从未收回,永远有效!!!佛将这个救度纳入在“南无阿弥陀佛”这句名号内,无条件地送给自己(及一切众生)送入到自己的心坎里,甚至求我念佛赶快回到极乐家乡。我之所以能念佛,是佛不断的呼唤的。2 l8 a" P2 P: i2 `+ B9 B3 e w& J
虽然对一切众生的救度是“完成式”,但众生领受名号的救度,却会有各自因缘机会的不同,所以八万四千法门者,八万四千方式念佛,八万四千方式往生。就算此生中,只堪看到或听到一次名号,那也是一种领受,即得往生的。这就是“乃至一念”的意义,由英译梵文,“乃至”是指“only”“even if”,甚至只有“一念”(约万分之一秒)的极速救度。3 ~- N2 p+ b" ?; H& V2 h
了知于此,如果对念佛是在求自己能往生极乐净土,岂不是对慈父弥陀的救度太见外了吗?再说,佛成就了极乐世界,却要我们在此担心害怕忧伤悲苦,惶恐念佛不够修善不够,求能往生极乐净土,岂不很不对称吗?不合逻辑吗?我们在此能快乐的念佛往生极乐,那才是佛的本意。如此,对往生无后顾之忧,那我们的生活,就如您所说“在报谢佛恩的世界里,要拼命地干,努力地干才行”,是的!要竭力敦厚伦常,服务社会。
! _- M4 H$ W2 C 有人说“一旦获得信心,当下即时获得决定往生的身份”。由于其人不能明白“信心于什么?”把信心视为名号之外另有一个“信心”,必须去“获得”;以致于造成很多人都在找“信心”,希望去“获得”。实在是误人不浅!其人恐未读过《佛说阿弥陀根本秘密神咒经》,世尊说“阿弥陀佛名号,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甚深秘密殊胜微妙无上功德。所以者何?阿弥陀三字中,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一切诸菩萨、声闻、阿罗汉、一切诸经陀罗尼、神咒无量行法。是故彼佛名号即是为无上真实至极大乘之法,即是为无上殊胜了义妙行,即是为无上最胜微妙陀罗尼。而说偈曰:阿字十方三世佛,弥字一切诸菩萨,陀字八万诸圣教,三字之中是具足。”1 B; ?6 F. t$ ~1 u0 t* Z! y
以世尊金口所说,用尽了一切最殊胜的形容词来说明阿弥陀佛名号,难道名号还有欠缺?欠缺了我的信愿行,我的信心吗?还要我去“获得信心”吗?难道不能使我一生当中,即使只堪看到或听到一次名号,即得往生吗?. [9 y& Y. O. J0 t" ?
这位莲友说“领受了佛给的信心以后……”,希望读了本文之后,能体会“信心”,并不是名号之外,另有一个“信心”是佛给的,而我们去领受!!!名号本具不可思议无上功德之利,已包含了我们的信愿行,当然包括了我们的信心。念佛即是领受救度,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C, I% a3 i# Q' Y9 r0 _/ @' k
您在2009.5.11来信中说得好!念佛日久,熏陶日甚,会觉得自己与佛的距离越近,心中自然产生难以言说的安详、和平与喜悦,悲心雀跃心自然增长,渐渐改变气质。, x8 ]: h! V$ I; F
是的!《无量寿经》流通文说“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念佛、念佛,是与佛思思念念的。正如您三岁的女儿julia在母亲节,和同学们各自以最纯真的笔描出心中的妈咪。您看了julia所画,尽管是荒腔走版,您高兴的把她拥抱在怀里。母女的感情本就是日夜熏陶的。了知佛对自己的疼爱,了知本愿名号与自己的关系与救度,熏陶既久,会当念忽空,了无一物,此心此身忽焉与名号真如体相契投入。然后知“原来不是我念佛,而是佛念我”,感恩念佛的感性,油然涌出!投入佛的怀抱中。
6 Q" c2 ] N" \. E 有言“家乡人说家乡话”那份亲昵亲挚亲爱,外乡人总是目瞪口呆。哈!还会担心中了邪,哭得不可开交呢!但当同饮一杯水时,那份欢喜踊跃的滋味才能体会了。
# n& y3 j) v) ]5 ~6 ?5 t 指责您“莫误导”的莲友,言重了!
3 f' a( N* I- N6 Q+ }* _/ e% U- P 李胜雄 合十敬上& f$ t. M, ^- s6 Z; G/ ^
2009.5.12 19:10/ _' c* _& D3 [) D
/ n ]! b; `) N! K* c- e2 q: F
http://yuanfujushi.blog.163.com/台湾恩师愿赋居士博克! ]; y- [; X& P0 S8 B
http://club.fjdh.com/10275/觉之路 大白莲花博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