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 0) 鸡蛋( 0)
|
这些年来,有一些还不曾算很老的亲人极快速地离开我而去。如六十出头的伯父、父亲、二姑父、舅舅、还有堪堪六十的母亲。他们意外地相继着离开,工业PDA,总让我在走近家乡的熟悉中,觉到一种凄清的心绪在漫延。
$ S7 S/ ~: Q6 \5 ?3 v. Z6 V. D f: Y/ r# k1 }
5 M# F8 h7 _$ z, `- A6 t那些在一个屋檐下的温暖和欢笑,原是属于父母的,我们沾着他们的福气,可是,他们离开了,我们兄弟姐妹就像成熟的蒲公英,随着生活的风,吹去四面八方,生根发芽。而一种从未有的孤单开始迷裹着我。
7 M0 C4 q$ R; W0 z# ^! U1 [; e, E8 C! i; o! M# b o2 K
4 P' Z: m! G/ H* D
小时候,从不随从村人去有死者的人家看热闹。一则,讨厌吹奏的笙歌唢呐,心下以为死亡是件哀伤的事情,不应当如此热闹与张狂。二则,看那白布缠裹的灵堂,花花绿绿的幡条飘拂在纸钱烧起的烟雾中,无端生出一些诡异与阴森的敬畏。7 m5 D1 c: i. O7 n) N. s8 g
/ ?" {2 ]% D+ P! s1 w1 C; I9 @3 u o; Z+ N0 T3 u
生命中第一次遭遇死亡,便是奶奶的逝去。这是一次很突然的离去,没有任何的征兆。
4 x, g' n" I5 L4 B# J: C, c( E+ {( M' k# w+ |, h
& a8 C& k C3 u/ Z
初夏,一个华灯初上的夜晚,半躺在草垛子上与奶奶悠闲地唠着闲话儿,奶奶便是在渐渐的困睡中而一去不回。对于死亡的仓促降临,意外而惊讶,第一次清晰地看见死亡竟然也是离我很近的,恍惚地觉着这跟我也是有着关系的。" m$ n( J; o: b7 X+ L
% D9 z+ ^& h8 U1 U' n; W: n2 U \
1 S( L. P g. H' T: I* C
小时候,乡下有一种关于死者会有七天的灵魂盘踞在家复活的传说,所以,死者一般都会停尸六七日才会火焚或下葬。于是,我便奇异着这个传闻。每天醒来便跪葡在放置奶奶的灵前,检视奶奶的复醒,我甚至试图拿开覆在奶奶脸上的毛巾,让她可顺利的呼吸,可爸爸总是喝止我这种冒失的行为。; y. A1 l: a7 M; V7 a; z
1 m. S U- [, A6 D
, }+ I4 w) \% e2 T8 h% h哭泣死者的亲人,她们哀嚎的拖长了的哭喊像唱着山歌一样让我很惊奇,我好奇而细致地听她们掺杂在哭泣中混沌的言语,原来都是些怨艾的话语。有对死者的怨怪,对兄弟姐妹的不忿,或对自己生活艰难之幽恨,竟没有一个是哭泣死者的恩德,于是,心中便轻视起那些大声嚎啕着彰显自己哀伤的哭泣。看见那些在死者生前掳虐的,现在却装模作样像个十足的孝子贤孙,哭的鼻涕眼泪一把把的子女,更是鄙夷。
; W" M) a5 d8 ?4 Q- c) z, T
3 a# p1 E& j! \* U! [ Y* \
! d6 N6 U3 ^$ [9 D我不会嚎啕哀唱,这使得我在父母的丧礼上甚是尴尬。我并没有可以怨艾责怪的事情值得在死去的父母亲面前叙说,却是有一些内疚梗置于胸怀的,累积成我无法渲溢的悲伤,压在胸怀。
9 T; M+ Y0 [! N. O: H9 B1 i1 p0 A2 d: ~% ~+ \
- A% P6 J1 J) c3 |唢呐笙箫共奏,调侃笑骂声中,演绎着古老繁琐的习俗,冷眼瞧着俗世喧嚣的人情百态,竟连悲哀也消逝了去。常常怔忪而疑惑地看着那些忙碌走动的人们,就像一切跟我是并不相干的。
2 Z" H. I- ~3 v# N: L0 ~ Z" O& z' x6 K, |% t9 q
2 a4 \1 E7 C# R- G9 s/ r$ K陪伴父母亲在医院的日子,死亡是日日可见的。看着病情日渐的沉重,从开始对医生一筹莫展的愤恨,到无奈慨叹的黯然伤心,直至逐渐的麻木,最后,甚至于竟喜欢起死亡中展示出的那种寂然无有的洁净与安宁。
* H/ k9 Z1 D$ N, o# Y0 w: _6 ~3 a' M B4 Q
8 {" W0 Q7 u# ?+ b$ l- d1 S4 ]. _奥修说:死亡并不值得畏惧,那只是生命中的一个旅程向另一个旅程过渡的转折,我们穿越死亡的恐惧,便拥有真知觉醒的生命。3 F$ E3 l) }0 @9 E1 I7 f; g
/ k5 O* A( w4 h" I5 j# s! S( Y% i% j9 \1 l" H9 ~% m
如果,死亡真的只是一场告别,那么,今日的离开,明天我们还会在某一处得以相逢,相见。如此,又何必悲哀?只管欢喜着不是比恐惧着更美妙些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