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蒙顿华人社区-Edmonton China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721|回复: 6

收支

[复制链接]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0-4-12 05: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有人从不与地位收入比他们低的人做朋友,这是一个功利社会,做这种选择无可厚非。! n5 Q0 |3 B: \/ @# T* s
    有种特别危险的人物,一直肃静回避,不愿结交,那是收入与支出明显不相衬的一帮仁兄仁姐。# B  V5 k$ q3 k, h9 z$ j
    久无正职,游手好闲,却排场十足,衣着华丽,用名车,住豪宅,生活怎可能如此无忧,这样天真的人实难相处,不如疏远。, x* z# k) z7 F
    收支平衡是一种责任,成年人搞的捉襟见肘,四处赊借,实在有碍观瞻,倘若是因为过度花费不知节制的缘故,更应打三百大板。
) v6 g4 u% e- P0 m- I% Z    样样都要最好是人的天性,可是,阁下的收支是否全行最高?光会花,不会赚,不算好汉,量力而为十分重要。
/ Q% X& d  g! M7 J    到了中年,收支平衡都还不够,四十大寿一过,应该毋需靠工作收入,也能舒服生活,凭什么?节蓄呀,你不是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吧。) q3 c4 P3 h( v8 }4 y. J$ c$ N
    继续作业,是因为兴趣,有闲情、够精神,才露一两手。
( [' X2 S! A( Y8 s    好好打理生活,莫使亲友伤心。# z7 p4 d9 G  x3 p' L3 T
淘宝导购网http://www.gousafe.com)-向你推荐阅读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4-12 05:5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对东湖最后的悼念吗?

(这篇文章是十几年前东湖管理处托市文联的领导,要我写的,那时候的我,只担心别处的湖会“丢失”。昨天早上从重庆回来,惊闻东湖填湖风波乍起,特找出旧作,聊表心情。)2 g1 n! J" @9 _

& F$ g+ w7 Z( @( B+ u: B4 {资料里说,我所居住的城市武汉有一百几十座湖泊,可是现在能统计出来的只剩下二十几座了。守着一条十万年也不用愁它会没了的长江,有得水喝有得澡洗,很多年里我们浑然不觉它存在的意义,直到九八年那场大洪水铺天盖地而来时,大家才突然想起湖泊的好处。可那么多的湖泊竟然不见了,连一片水洼一丝雾气也没留下。结果只好让洪水涌上街头,使汽车在浊浪中飘浮成船舶,使大街在儿童的戏水中异化为游泳场。回想起来湖泊的消失曾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因为久了也就司空见惯,甚至还没等到它消失,就不大记得它波光粼粼的样子,以为它本来就是这般模样。湖泊毕竟不是自己家的水盆水桶,什么时候丢失了,心里都有数。花多大价钱,去何处重新买回也心中有数。湖泊变成历史资料、变成由一座座高楼垒起的碑记深处的往事,我们才想起来,然后开始寻找造成湖泊丢失的原由和肇事者。
+ J) d+ A, D; v! h  c$ O8 C: K! q3 A; ]+ k
实际上丢失湖泊的事主是我们每个人,因为湖泊事关一个人的性情。
7 N6 h0 K: P4 L. t2 p/ A( j# Y4 J" x& H" v( F& x
没有湖泊的城市性情总难天成。就像日常里见到的一些女子,纹细了眉的妩媚,搽厚了唇的炽热,填高了胸的丰满,见着了也能心动。城市失去水色以后,宛若一个五年病龄的萎缩性胃炎患者,只能在朦朦胧胧、恍恍惚惚的夜色中假借着霓虹,掩饰光天化日之下的焦黄与土灰。用酒吧,用迪厅,用多星级的酒店咖啡,用比云彩色调还夸张的衣袂裙带,还有长街马路上视人群为无物的长吻,硬生生地撑起点缀起城市时空的浪漫。城市固执地用钢铁、沙石和水泥不断地膨胀着自身,千姿百态的湖泊被挤压成一条下水道加上一条自来水管,以此作为自己的血脉和肠道,那本该昂扬着的精神与气韵也被溶解在这些锈蚀斑斑潮湿的空间里。这样的无奈,决定了城市必须一刻不停地进行粉饰,以此来脱胎换骨。在电光人气的感染下,矫情的城市仿佛真的风流倜傥起来。我们都不喜欢矫情,可我们时常不能分辨这种东西,总是将它作了真情。霓虹灯下的美丽其实很靠不住,它不是真实,充其量不过是在暴发的物质基础上的奢侈。- u( A% ?7 ^8 v2 _" u
" {( ~" R' \- z, V  h& o6 C" V1 h. y
从远古进化而来的条件,决定了人的基因里永远包含着对水的依恋。城市的初始,何曾远离过河流湖泊!城市壮大了,人的雄心也起来了,湖泊再大再秀丽也只能乘上白云黄鹤飘渺西去。幸亏东湖比人的雄心大,也幸亏还有一条更大的长江,我们的城市才不至于彻底地失去迷人的神采,以及那些能焕发出浪漫风情的神经末梢。也许还因为这些江湖太出众了,最愚蠢呆笨的人都能感受到它那神韵的不可替代,从而将其改造山河的巨手挥向了别处。! N( `# h- H0 }* R" ?+ `+ c
. I) J7 T- G5 X. f
一座西湖让杭州城的古今完全沉浸著名诗画里,一座东湖更让武汉三镇英姿横空出世。从西安来的一位朋友面对着我们的东湖,就像我们面对大海一样,他喃喃地说,这那里是湖,分明是海嘛!那一刻里我突然很惊慌,如果没有东湖别人还会为这座城市惊叹吗?在香港,我曾经在不同的光艳下数度长时间地打量着那闻名于世的浅水湾。最终的结论只有一个:真正动人的是那一湾多彩多姿的海水。水的浩荡壮阔让城市总在引为骄傲的那些矫情的东西变得微不足道,仿佛虚化了,林林总总的建筑物看不大清楚时,反而获得了它本来没有的灵魂,并使那只是为了扩大消费的浪漫城市,变成了能够驱动精神的城市浪漫。在浅水湾在西湖我都曾遐想,如果城市的湖泊没有消失,一处处的浅水湾也许就在我们的街头巷尾。没有湖泊的城市里,女人往身上喷洒再多的香水也闻不到自己的芬芳,她们想不通香港那儿流行的品牌,为何在自己身上不吃香,她们朝思暮想遥望南方,就是没想到宽阔水面升腾起来的甘露,是香水必不可少的催化剂。3 f8 z% g* \8 v: C. l9 l
1 }7 `9 N8 y" o
一座湖泊是城市的一双秀目!& ]( h, v! g5 m7 [! O8 h7 P
+ s, ?; P# |0 c) Q& A0 x- D5 ]3 |
一座湖泊是城市的一窝笑靥 !8 O" v# X; {( R  V1 |  I
5 J% @% K# Z4 [+ i" Y% o. i* X) C
一座湖泊是城市的一只美脐!
, L% g8 N! e, @* M- j# K) P+ \5 i, E( ^+ k: U  D+ V
对于城市,湖泊是一封永远也读不够,越读越不懂,越读越深情的情书。一九九八年夏天,我在大连遇上一场空难,从破碎的麦道飞机里再生一样逃脱性命出来,内心深处的阴影让自己的目光看着哪儿都是可能的陷阱,举手投足之际虽然胆不颤心不惊,却也离此不远。那样的时刻,朋友们拉上我去了远郊的道观河水库。多少年没有见过这么好的水,蓝处像蓝,绿处像绿,纯洁就是纯洁,情愫就是情愫!水面很宽,那天早上,船将我们载了几里后,一群男人的打赌看谁能游回去。突然之间我站起来扒光了衣服,在众人的一片拦阻中,越过船头跃入水中。后来我一直在想到底是谁驱使我如冲动!大湖大水对我已是久远的感觉了,很多次在遥望它们时我甚至认为自己已经不太可能有横渡的能力了。事实的结论是我并没有太为难自己就做到了。独自从岸边的水里站起来,心中的阴影已经不见了,回望那已成彼岸的模糊景物,蓦然觉得从此什么样的艰难险阻也挡不住自己。水性的一切太有魅力了,城市也是如此,有了湖泊作为灵气,千里万里千载万载也有人潮奔涌而来。为水而去的人,水最终送给了我们一世绝代的情缘。
! z- m( X6 g5 q& Q
8 F2 H' a% G- o" ~) ?( z+ ^浪漫本是生命体之间互为区别的光彩之处,城市物化的遮蔽,消褪了它的本色。一群群人行走在大楼与大街之间,无论怎样地特立独行也还是各类人在各自环境中所扮演的角色。所有的洒脱早就在这类角色的确定之中。只不过有了某种法则的规范,但凡在这合适的空间里,明丢一个媚眼,暗赴一个约会,就都被归在浪漫的范畴里,让浪漫成为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与托词。回头再看那位用诗的意境来设计一个国度的毛泽东先生,对长江的十二次横渡,何只是极目楚天舒!在那些被江水泡着的时间里,只有将他认作是一位浪漫王子,才能从道理上说得过去。这一点正是他从此不被人忘记、不被人混淆的地方。在阳台上听渔舟唱晚,出门数步就能凭着江涛闲庭信步。城市生活里应该重现往日湖泊的辉煌!不只是为了在洪水来时帮忙多蓄几场渍水。湖泊的清凉正可以平熄城市虚火,抹去躁动,扬起真性情。好水如天命,面对水时人能感应到过去未来的真实与预兆,并将生命的底蕴焕发出来,这时,灵魂里的浪漫就可以同城市交融在一起。那样的城市会很动人,当然,那样的灵魂更动人。
+ y" s5 r6 s% V6 E
3 P  Z- x- T/ B1 V- U$ e淘宝女士http://www.gousafe.com/html/nvshizhuanqu)-向你推荐阅读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4-12 06:07 | 显示全部楼层

《藏地密码》:一本写给纯正爷们的探险小说

没有现代都市言情文中那么多靓丽男女主角出场的夺目和绚烂,也没有穿越文遍地开花的那种天马行空,《藏地密码》的一开头其实就很闷。如果不能把浮躁的心情沉淀下去,我很怀疑有多少人能深深的看下去,同时我又不得不钦佩作者的文品,因为他要的是一种踏实的动人心弦的文字,而没有刻意用某些热闹引人的噱头去迎合商业化的市场和读者的眼球。现在的小说还有影视剧,如果一部小说中没有女人,如果没有男人和女人死去活来的情感纠缠,其实就连作者自己都不知道,能由衷看下去的人,会有多少?3 v: q: O% H7 ?
2 }: T5 B% ^* }4 A7 M* c

, t+ \5 U  R' d3 O3 V$ |3 c
! k4 u* q/ h8 {& b7 b: G6 J: x《藏地密码》是以大家都敬畏的“藏獒犬”为开篇,揭示了文中主人公卓木强的身家背景,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藏族人,藏獒是他钟爱并奉为神圣的一种犬类。藏獒已经成了他生命中最无法割舍的部分,所以当他意气风发地在新闻发布会现场讲述关于他的那些藏獒的特性的时候,当有人把一张类似于传说中紫麒麟的照片给他的时候,卓木强会想都不想就离开了现场,去追寻给他照片的神秘人,卓木强激动的不能自已,因为那张照片上的獒才是真正的藏獒,才是传说中的真正的獒。1 {$ f+ i# L  f/ C/ p

# L) }1 Q" i6 L+ p! D7 \ ( ~7 A7 H. F1 K. [
" c7 S( f( l/ _  x( d) y
男人的决断性,是我看到的这部小说中最感慨的地方。! m* U& [  `: C0 A
0 I. }' \% @$ S; u! i

! \( g+ O0 m3 n$ E$ x
* J, {0 D  b' J7 `2 @当卓木强拿着神秘人送给他的藏獒的照片,他激动跑去找他的导师方新。方新无论如何也不能相信那张照片是真的,但是卓木强怎么都不相信那种照片是假的,卓木强说那张照片上藏獒的眼神在告诉他,那是一个真真实实存在过的生命。当卓木强用自己的热忱和真诚劝说动了导师方新,方新立马放弃要去德国参见的一个论坛,要知道,那可是一个相当于诺贝尔奖项的一个荣誉啊,然后卓木强和方新就立即决定进入藏区寻访照片上传说中的藏獒,卓木强先前优裕的生活,千万的资产,堆积如山的荣誉,统统都是身外之物,好像都不及一张还未分真假的照片上的一只藏獒那么有诱惑力。卓木强和方新进入藏区寻找照片上的真正藏獒,才由此拉开一系列惊险且动人心魄的故事。  p4 ?& ~7 l4 q1 j
+ G/ W7 ?1 ?& t

/ J3 V( m' L! X! a# q( c
% c. \8 R0 D$ \4 q1 C; j8 P再说那张开始就被方新认定是人为合成的藏獒照片的拍摄者——独行侠唐涛,虽然其家族财势庞大,他父亲留给他的家财这辈子都花不完,但是唐涛依然选择了自己这辈子最钟爱的职业——拍照,习惯在全世界各地的游走,习惯风餐露般的流浪生活,喜欢把自己看到的那些东西统统都形成照片,他觉得只有那样一种生活的方式,才是一种被证明了的,活着的生命。这也是一种生活的纯粹,之前有人说,男人都是通过放弃一种生活方式,再去重新创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所以这个世界,每天都在不停的被更新着。后来正是因为唐涛的偶然拍到的照片,才引出卓木强和方新看到照片之后的震颤,所以卓木强和方新才执意要去西藏寻访照片上的真正藏獒,经历了一番又一番的惊心动魄的故事。. C. d" n* B/ ^% I& j' E

# y  s2 N* j3 J$ F 5 a, F9 [  j3 O+ U  Y

9 R4 f! Y' \- J) L2 n9 M1 P9 a《藏地密码》中,两段故事让我尤为感慨。
7 R7 H9 C! ?4 z$ T! K" f9 J0 ]5 u3 }  {( [3 k, }# Y

. J- F+ g7 Z3 G) Z" i1 h# l* h: T8 u& n1 o+ H  z
一个故事是方新在给卓木强上课的时候,讲述的藏獒的训练,藏獒的狼性和凶残其实是后天训练出来的,藏民会把十只差不多大小的藏獒崽放到一起,但是只供给一只藏獒崽的食物,为了能活下去,十只差不多大小的藏獒崽就要竞争,而犬本身就具有狼性这个天性,为了要活着,它们不得不蚕食同类,这样最后剩下的那只藏獒就变成了集凶残狼性和忠诚于一体的藏獒。方新还讲到一个专门训练战獒的藏民的故事,那只战獒对主人无比的忠诚,后来当主人死去后,战獒死活不让别人靠近主人的身边,自己就那么一刻不离的守在主人的身边,几天后,等大家靠近后才发现,战獒已经死去了,但是即便是死去了,还是保持着一种桀骜不驯的姿态,守在死去的主人身边,一刻也没有离开,这就是藏獒的习性,无比的凶残和狼性的背后,还有着无比的忠诚度,是一种独特的又让人无法不去敬畏的物种。
9 h% m4 ]- @% F
: \2 g; n% Z( d! F % d& ?4 B, Y# t

7 x% q4 m4 [$ _, m7 R另一个故事是卓木强、张立还有唐敏被困在去可可西里路上那个寒冷的晚上,卓木强跟张立讲述了自己在国外遇到的关于一只乞讨犬的故事,说是那只乞讨犬跟着乞丐主人风餐露宿,乞丐睡着的时候,乞讨犬就会主动拿着帽子,立起身体朝沿途的行人讨要钱,乞讨犬的眼神简直是没有什么行人能拒绝。可是乞讨犬的主人不过是丢点儿骨头和剩饭给它吃,不高兴的时候还对乞讨犬拳打脚踢的,让路人都看不过去,卓木强很想买下那只乞讨犬,但是有人提醒他那只乞讨犬已经被高价卖过好几次,每次乞丐都把它高价卖给卖给别人,但是买主把乞讨犬带回家之后,乞讨犬就不吃不喝,萎靡不振的,买主没有办法,只好把乞讨犬再送还乞丐,然后乞讨犬就会变得开心不已,乞丐睡觉的时候,乞讨犬就会依恋的看着乞丐的,自己每歇个十多分钟,就会又拿起帽子艰难的立起身体,跟过路的行人讨要小钱。卓木强说这段故事的时候,自己都很想哭,跟张立一边叹息一边解释:没有办法,乞讨犬这种狗就是这种特性,能怎么办呢?那种狗对主人不离不弃的忠诚和执着,随便那个读者看到了,都没有办法不去动情的。
$ A; |1 g& H% i: o4 {7 t4 j7 }3 W9 v6 o- n

% h2 l  ^4 O8 c  Q4 ^
% i  j" l4 d. n( Y* \5 x! [冒险,永远都是人性中的不安分的因子,所以我们才能获得越来越多关于我们之前感觉陌生的大自然的奥秘。神秘如西藏一样的地方,就更加剧了探索者的好奇心,这也正如《藏地密码》中考古学者肖教授那些人一样,即便是探究考古工作丧失了生命,即便知道那些工作本身就蕴含着危险,但依然不会去放弃。- a" Q6 Y3 i& }5 B2 M
! w) ]& l& s7 O
9 a/ n% H% i# Q. ]0 e

* G8 R& v3 C$ o' V6 S《藏地密码》全文内容涉猎广泛,除却是一本探险的经典之作,还是一本涉猎解读西藏文化和习俗的好书,西藏的神秘以及古老的传说、博大精深的密宗、可可西里的天然冰川洞穴、凶狠残忍的盗猎组织、冬眠的高原仓鼠、美丽的藏羚羊、集狼性和智慧与一体的动物,还有在极端恶劣环境下的卓木强张立等人顽强的求生本能,等等,这些在书中都有提及,也都是不可不读的精彩内容。
+ \$ ]6 B" p: u4 M- C, g  p* _4 Z6 U1 y3 |5 S+ p# Q
& }: p3 x; O$ p. W; [( d0 C8 _. g
+ s- U- t; C# M
《藏地密码》中唯一让我不解的是卓木强和唐敏的爱情,唐敏是独行侠唐涛的妹妹,也就是在新闻发布会那天,让小孩子给卓木强送去藏獒照片的那个人,那个时候唐敏还是女扮男装,化名唐明,后来是卓木强找到了她,但是依然没有提及唐明的性别。一见钟情在卓木强这个历练过大风浪的男人身上应该不会那么容易发生,但是相处之后产生感情当然是水到渠成的故事,但是文中一直没有提及卓木强和唐敏单独交往和相处产生感情的过程,只是到了后来,卓木强和方新已经进入藏区,在共同寻找那个戈巴族的疯子时候,提及有个女孩子来找过他,然后卓木强慌乱,随后就是唐敏出场,既然作者选用了第三视角写文,唐敏就是唐明,以及卓木强和唐敏相处的一个月应该有所提及,那是他们产生情感的一个月,不然感觉很突兀。不过儿女情绝对不妨碍英雄气,《藏地密码》依然是好文。1 d8 h- e/ B: K- B7 |6 w$ f. x
& e' y7 K7 u0 D" g0 z$ |4 I

9 G, @! P# j5 l8 X5 o) j! I: o9 ?- u5 J
现代人的人性中充斥着大量的浮躁和疲靡,之前的纯真虽然没有被泯灭,但却变得可有可无,不管是为了生计,还是为了生活,大家都变得躁动不堪,越来越没有多少人能静下心来好好的看一本好书,好好的去触动一次,所以,我们距离生活中真正的感觉也变得越来越遥远,越来越陌生。
2 v. l) z6 N) k/ u: G
; i% ^" i2 s3 a% \ : U) _+ z$ w; ~# f# o2 B/ c
! Y* Z: W  F3 j) Y
在文人相轻和文字自由的年代,文字也越来越浮动着焦躁不安和疲惫,写东西也是冲着商业化的市场而去,好像没有刻意的噱头没有翻来覆去的男女激情就注定要失去读者,在那么多虚与委蛇的文字,我们距离真实有多远?我们距离我们的灵魂和心灵有多远?那些最最触动我们心弦的文字呢?我们有没有认真的静下心来,好好的去品读,去感受触动中带来的心灵震颤??; E& f& F+ E1 y! N
1 H7 C, h. J2 k$ \/ E

9 B6 W" E( ?1 P: {' ^6 [% n4 F& j3 }5 t. ~! `" v9 G) v
《藏地密码》就是这样一本好书,它会唤醒记忆中那些失散了很有的原始的纯真和野性,也会让你为生命中最真实的那些感觉去感慨,把你带回到大自然的神秘,感受来自西藏和藏獒的神圣和神秘,让我们浮躁不堪的心性在《藏地密码》的精彩的探险历程中途经一次彻底的洗礼,在我们的生命里面找回那些失落已久的真性情的东西。
/ e& I2 f) b2 L  b& A
+ h7 u: k: n9 E- S7 D
. s8 N8 x9 }8 v/ c9 t1 T淘宝男士http://www.gousafe.com/html/nanshizhuanqu/)-向你推荐阅读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4-12 0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一个人都应该为他的梦想付出全部

老杨团队 追求完美
春节的时候,我去了一趟印度。在印度碰到了一个很有趣的长者。我们一起去聊一些事情,他问我,你的人生是要做什么?为此你准备做些什么事情?我说,啊,这是一个问题!  o* _5 i; t% P! T8 P

# X/ S1 i  M1 l0 P  也许我应该好好问自己的。我说了好多个答案,他都说不是这个。后来,我跟他讲,我想去做一些对人们有更大帮助的事情。我想起了我曾经在两年之前立下的一个誓言。就是做中国文化的,尤其是传统的中国医学文化的推广。同时还有一些医学人才的培养工作。这个长者跟我说,对,这就是你应该做的事情。
, r  [+ j" ^0 O8 {+ n7 `- l/ T
0 u: e( c; p& i. v
7 T+ O0 o6 H/ S" b
6 G7 j1 L" n9 [9 M* h2 [" F  我突然发现,我在百度做的事情与我的梦想还有一点点的不同,同时我也想起5 N  b- f( j. ?: @4 {: _
3 E9 [- e% R0 @. J" V0 M
了两年之前我和李彦宏的一次谈话。当时,我不知道百度将会成为一个有如此高市值的公司,但是我知道百度,百度是可以为中国文化事业做一些贡献的。当时Robin邀请我加入百度的时候,我其实心生恐惧。我觉得我不应该长期在一个机构里面工作。我跟他约好了一个2年的时间。我说,也许我们用两年的时间,一起让百度的伟大为外界所知。. w7 ], D1 t% M
, E" \0 ]- E9 I  W' O. k- U8 S% r
  现在一晃眼,两年过去了。我做到了吗?我在过去的两年里面,我和同事们一起把“百度一下”推动成为一个人所共知的口头禅。百度由一个名词变成了一个动词,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我们在过去的两年,经历百度上市。伴随着百度的上市,我和我的那些亲爱的同事们,熬过了若干个不眠之夜。我们激动地看到,我们能够参与到一段伟大的历史。在这个过程当中,“百度”成为了一个和中国梦想紧密相联的传奇。——可能只有百度才会让如此年轻的我领导他的上市传播运动。4 k4 f) @* K3 C$ O/ z0 m9 f
* M7 P/ P) h$ ]4 T( [
  我在百度,真正的了解了搜索引擎的特性,我们所发动的一系列基于互联网特性的传播方案,也获得了业界的认同。《21世纪经济报道》和《InterBrand》把百度的品牌建设列为年度的案例,我们也拿到了最具商业价值的实效行销的金奖——艾菲奖。
1 [/ a$ F% ?( _% M! l& H
$ z* F1 E5 H1 T0 D* d9 X  我在百度历经了很多的风雨,这些对于人生来说,对于我和百度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财富。我们学会了包容,我们学会了在错误中汲取能量,我们学会了面对未来。在此后,我们因此更加冷静地看到了百度的方向,我们对百度的文化进行了重新的梳理。把“实事求是”和“以用户体验为导向”写入了百度的宪章。我们丰富了百度的使命,在“为人们提供更便捷的信息获取方式”后面加了一句话,“找到所求”。因为我们已经意识到,搜索引擎不仅仅是为人们找信息而存在的,它同时也在为人们找到人,找到他的梦想而存在。
3 J: l- h* L5 o% M( c) H$ Z- M5 T' u8 C8 c
  所有这一切,都让我心生感激。今天,两年之后百度的团队已经非常成熟,作为一个职业经理人,我想我在百度的使命可以告一段落了。我需要去实践和承诺当年我对自己的期许。
" y) A, ]& C+ k5 ?6 q5 o% m" D* M) o
4 [1 V: o* g. s  r, g  也许未来我会成为一个投资者,去协助那些有梦想的年轻人去实现他们的梦想,同时,也许我会把更多的工作重心转向NGO公益事业。也许,我会以基金会的形式去寻找到更多的资源以支持中医人才的培养和建设的事业。当然,如果时间允许的话,读千卷书,行万里路,去接触那一些充满传奇的人生,去寻找那一些中国优秀的文化脊梁,去为他们加油,为他们鼓劲。
# S0 y0 _0 E! R9 }
' l7 h7 f* ]7 w% w% ?, X+ i- L5 K  这些,当我一想起来,我就觉得非常的兴奋。我知道,我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做这些了。百度是一家强调专注的公司。当我有这个想法的时候,我知道我就要专注去做这些事情了。百度是一家崇尚简单的公司,所以,如果当我有这样的想法,我就应该用最直接的方法去实现它,而不应该再在百度三心二意的去实践。; W0 N: z. l0 ^! V5 [
$ D. b1 U. X) L* P: W
  我推开了李彦宏的门,我和他认真的探讨了我的梦想,李彦宏这一个我人生中最敬爱的兄长和朋友,以及上司,给了我无限的支持和肯定。他告诉我说,其实,每一个人都应该为他的梦想付出他的全部。
3 N* v) V0 ^$ Q2 X" F, N
: x, A( Z5 [& f4 X  在未来,我仍将会是百度的高级品牌顾问。感谢李彦宏给了我这么好的机会,去和最优秀的人们一起工作。感谢中国互联网业的发展,让我能够见识到这么多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感谢百度那些简单而可依赖人们,他们的聪明和他们的纯真,让我理解,这个世界上有梦想就可以达成一切。感谢所有关心我的朋友,你们对我的支持,让我觉得我永远都拥有力量。
3 q" ?% F4 L' L6 }淘宝网美容http://www.likeget.cn-向你推荐阅读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4-12 06:30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愿“仕而优则学”

“学而优则仕”,我记得上小学四年级就听老师说过。老师拿它来鼓励我们好好学习时,总在前面加“孔子说”,或者“孔圣人说”。我们的老师倒是没拿“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来诱惑我们,还是很讲究品位,也很注意时代性。直至今天,无论领导、老师、还是家长,常常仍以此在鼓励年轻人、学生和自己的孩子好学上进,期望他们将来成长为国家栋梁、出人头地、耀祖光宗。* X8 I& C1 W7 s6 h6 Z# w
4 j: B/ S) @/ E4 f- [. \
    我发现无论领导、老师、还是家长,在运用这句话的时候,存在一些偏差。其一,这话不是孔子说的,而是《论语》在《子张十九》中第十三自然段,录了子夏的语录;《论语》不是孔子的个人语录专著,而是诸子和孔子弟子语录的集锦。其二,应用不全,断句取义;子夏的原话是:“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本来是一句对仗辩证的句子,拆开单用后半句,破坏了这句话的完整和全义。其三,理解有误差,或用意有偏差。有些人把“学而优则仕”,理解成“只要学习好就可以做官”,这显然与原文的意思有差异。“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它的原意用现代语言来说,一般为“做官有余力就去学习,学习有余力就去做官。”或者“官做得好有余力,就学习;学习得好有余力,就做官。”这儿的优,不只是“好”,还有“余”的意思,理解成“有余”更合适,它包含了好之后有余力的意思。由此可见,子夏说这句话的原义,不是把 “学习” 与“做官”当作互为因果的关系,这里的“学”和“仕”,是“研究学问”与“做官”,是两种互为相关的职业,他是要劝受众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实际情况,对“学习”和“做官”作出适当的选择。; Y2 X2 K* X: N# S$ y  s" P

+ Y  n( d- T$ B) j0 ?: H  ~    “学而优则仕”,古人今人对它已相当重视,我在此不想赘述。“仕而优则学”,似乎未曾让“仕”人关注并践行,连说的人也不多,以此为座右铭时时鞭策自己的人似乎更少,故我想罗嗦几句。去年中央和国家十几个部委向全国联合发出通知,号召掀起全民阅读的热潮。事物的规律总是这样的,号召什么,往往是什么不行。号召全民阅读,是因为全民读书的人太少。既然中央和国家号召了,又是我国文化软实力弱的症结所在,那么我们这些为“仕”的官员就责无旁贷,应该鲜明地打出“仕而优则学”的口号,给老百姓做个带头读书的榜样,何况身为官员,更有及时“充电”的迫切需要。对此,窃以为可从三个方面去认识。7 z5 n9 ^* C1 Y9 M: ?  m

& j$ A+ D& m* x9 D4 k    其一, “仕”要“优”,必“学”“优”。在远古时代,做官乃至做皇帝,靠举荐,“毛遂自荐”、“举贤不避亲”的典故都是那个时代留下的佳话。舜,当时也是经四岳荐举才让尧发现,经尧亲自考察后,才把帝位禅让给舜。到三国,魏国司空陈群创立了九品制,在郡县设中正一职,专门评定人才高下,分为九等,按等量才录用。到隋文帝,废除了九品中正制,改由诸州岁贡三人,有了科举的刍形。至隋炀帝开始设置进士科考,国家开始正适用文化考试来选拔人才。到唐代,科举制度就已经相当完善。明清的八股试士,仍然沿用了科举制度。直至今天,我们提拔干部仍然有一条学历的规定。由此可见,“学问”是历朝历代做官的一个重要条件。做官必须得有学问,不学无术,只能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担当不了重任。# i, I2 M; c. w. N3 t
' t$ v( `: s- _
    其二,“仕”未“优”,更需“学”。古往今来,无论国君还是文臣武将,凡青世垂名者皆是有学问的智者。黄帝就开始观测太阳的运行,推算历法,预知节气日辰,按四时季节从事农耕,驯养鸟兽蚕虫。尧根据日月的出没、星辰的位次,制定历法,用闰月的办法来校正春夏秋冬四季,教民众按时令耕作。舜通过观测北斗星,考察日、月及金、木、水、火、土五星的运行,协调校正四时节气、月之大小、日之长短。他还统一了音律和长度、容量、重量的标准,修明礼仪。周文王的《易》(后称《周易》),其学问之深、其智理之奥妙,今人读来,如读天书。尧、舜没有文字著作留世,但翻开《大学》、《中庸》、《尚书》、《论语》和《孟子》,其中的仁、义、礼、智、信的理论依据,全是尧舜的实践和主张,仲尼的全部思想和理论就是“祖述尧舜,宪章文武”。1 H+ T. R" S  Z
  O- G" o. {) ^) o0 d3 m3 `4 x8 D
    “悬梁刺股”是人们常用来教育孩子勤奋苦读的典故,苏秦正因“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才如此“仕而优”。“兼并诸候,统一天下”的主张不被惠文王采纳,他立即离开秦国,说服韩、赵、魏、齐、楚、燕六国君主合众连横抗秦。他成为盟约长,身兼六国的国相,在秦国气霸天下的威势下,苏秦出行各国如君主一般气派威风,他的智慧来自苦学。
# r- ~/ o( Z( R' d4 I1 b# N* [& |; v) M$ P- Q3 k5 K3 u2 ^
    秦孝公靠商鞅富国强兵的方略称霸列国,秦始皇靠满腹经纶的吕不韦和荀子弟子李斯的辅佐统一天下,刘备靠诸荀亮的宏才大略与强大的魏国和吴国三足鼎立天下。康熙的一部《康熙字典》让他成为清宫十三朝皇帝中的皎皎者。古往今来,没有学问和智慧的人做官,有过;但没有学问和智慧的人成大业成大事者,没有过。“学”不“优” ,“仕” 何以能“优”呢?
' [6 Q4 o5 b5 z! W1 L9 |, D  i! k( Q
    其三,仕而优则学。毛泽东老人家可说是光辉榜样。他老人家师范毕业参加革命后,才开始接触学习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他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用一副对子,给那些主观主义的官僚画了象,那对子是:# k7 Y9 u: a2 |0 R, a. `

( c/ f! f; Y( y2 j+ W* L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 w& c9 H% k3 Z
+ T, u9 d! ]/ f6 J
    这种“根底浅”、“腹中空”的“钦差大人”,现在就没有了吗?我看不简得。现如今有些干部,作报告写文章,那怕一个即兴致词,也要由写作班子服务;大小官员讲话都是照本宣科,不是重复上面领导的讲话,就是照搬报纸的社论,没个人见地,更没思想。纪录片中的毛泽东在战争年代作报告,很少见他拿讲稿,即兴演讲,听众掌声雷动。他一边学习,一边领导革命,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写出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等四卷不朽著作。建国后更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他点评了二十四史,圈点了《红楼梦》、《水浒》、《三国演义》和《西游记》,直至晚年,他的外事活动都在书房进行,书架上摆满了夹着他批注的各类古籍图书,他诗词、书信和演讲中所引用的典故史料,是他博览群书、知识渊博的见证。他的豪放诗词,他的潇洒书法,是他学养和素养的综合反映。- o; m- C8 a0 A3 Y: K" R2 @

- E5 X2 E" R/ w4 s    孔夫子有句话值得我们深思,他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学习应该是为了提高自己,绝非给他人看。“逝者如斯,不舍昼夜。”“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圣人对光阴和知识尚且如此,何况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呢?' z$ ^, s* T7 _# h, `4 S/ l. @' ?" p
. x+ }/ R' z2 J0 l
淘宝网女装(http://www.xiaotaoke.com)-向你推荐阅读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4-12 0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种子不死:1980年代最有影响的20本(部)书

1998年,《新周刊》推出“改革开放20年全记录”特刊的时候,我在里面盘点了20年影响最大的20本书。删除原文中不属于1980年代的内容部分,并做了些补充,拼凑成现在这个样子,借以表达对1980年代的缅怀。
4 c5 Y& w9 u' }) B$ M, i
, W) C$ Y  f9 v; S+ V4 c6 Z
/ `. x  z- B: t3 P( `- }7 g; q, }  ^8 E8 d* B
《外国现代派文学作品选》
% I1 p  j2 }. J) {: t1 }1 r; w% x上海文艺出版社 袁可嘉 董衡巽 郑克鲁 选编 1980-1985年版
, s- _' t6 v! r# ]3 k1980年代是一个文学大热的年代,是一个欧美现代派窜红的年代,也是一个文选当道的年代,当这套选集将这三个头号流行元素集于一身,想不火爆都不行。它以精准的选家眼光,最具权威性的译文,不仅为渴望走向世界的文学青年打开了一个第一次眺望现代西方窗口,同时也为那个年代的一切文学创新提供了来自西方的高端范本。没有哪本书能像这套文选一样,塑造了一代人全新的西方文学经验,而言必称现代派的时髦做法也因此有了依据。时至今日,许多文艺老青年张嘴就来的西方诗歌,也无外乎这套选集中那几首,如庞德的《在一个地铁车站》,如里尔克的《秋日》,如叶芝的《当你老了》,如艾略特《荒原》中开头的那几行:“四月是残忍的一个月,荒地上/长着丁香,把回忆和欲望/参合在一起,又让春雨/催促那些迟钝的根芽……”
1 Y# V4 k5 k' ^! V; e  [9 Q- Z9 I- e# @* E" T: f
4 H8 R' @- j) v" Q2 u. Z% j5 P

7 T0 D+ V& V( n! ^0 v* a) L' _* @《简·爱》(英)夏洛蒂·勃朗特著,祝庆英译4 t" `5 t7 e3 e5 Q+ J2 v7 Q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8月第1版
+ t$ C" y( j( U5 v4 x5 I+ K/ n, z5 n  _! s
从70年代晚期开始,大量重印和新出版的外国文学名著成为最受年轻人欢迎的读物。尽管像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等大师的作品渐渐进入一众青年的阅读视野,但
4 r. Q! y- Q% {+ Q真正打动中国年轻人并留下刻骨铭心记忆的,还是《简·爱》中的爱情故事和有着强烈个性独立倾向的人生观。小说所表达的对人格尊严的维护、对平等的渴望以及对个人价值的尊重等观念,令中国人深感震动。小说风靡一时的时候,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也在中国上演,同样大受欢迎,尤其是由范岳峰配音、具有了奇妙魅力的男主角罗切斯特一度成了许多女青年心中的偶像。而简·爱对罗切斯特说的那句话(“你以为我穷。不漂亮,就没有感情吗?如果上帝赐给我美貌和财富,我也会让你难于离开我的!就象我现在难于离开你一样!可是上帝没有这样做。可是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像我们有一天终将经过坟墓,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直到今天,人们还出口成诵。" q" y: Q& ?, U2 \$ Y6 N& T
  E2 Y+ p. G& R5 u$ ]# ^
# ^$ |5 B# G/ K* }1 z9 ?$ v
$ C+ K5 T+ x/ l5 c" f. c
《傅雷家书》 傅雷等著) b) ?+ `0 G3 b$ P4 }6 e
三联书店, 1981年8月第1版
  f  p& V# l# F1 [( Q- A. q) W2 l. V
0 x8 F5 ~7 S% ^/ M& ?' S3 P在1980年代成长起来的那拨年轻人有弑父情结,喜欢和官家较劲,但是《傅雷家书》却能将官方意识形态置换成具有传统色彩的伦理教育,将体制对个人的监控转化为一个父亲对儿子的道德教诲和行为管束,有效地缓解了社会的矛盾冲突。人们讨厌一切来自官方的道德说教,但谁又能拒绝一个学贯中西的父亲的教诲呢?傅雷是一个很受人尊敬的翻译家,他翻译的巴尔扎克以及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等法国文学作品,不知惠及多少青年人。80年代初期有关西方文化的书籍极少,傅雷在家书里如数家珍般的细细说来,并且将其与中国文化进行比较的做法,令人大开眼界,可以说《傅雷家书》是新时期以来最早出现的西方文化启蒙读物。像许多中国父亲一样,傅雷严厉甚至有些古怪、顽固,但这更显真实,有一种人性的朴实。2 N7 W3 \5 w0 q$ H: r4 d
  D7 k/ G: }1 Y. i; e  L+ {

* f; ~9 \; M+ U1 d6 J/ k1 u7 v! V- W. n5 W; F  Q
《鲁迅全集》 鲁迅著5 D$ W! B' }' x4 W4 a0 x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1版
3 O# ?; ]% p: Q! Z6 m- O
. T( I" g1 ?4 [鲁迅对当代中国人的思想影响是与他同时代的任何一个作家所不能比拟的。随着文革期间被“石一歌”拿捏成比地下党还地下党的鲁迅形象在新时期的还原,他作为一个独立思想者的智慧和作为一个社会批判者和文化挑剔者的勇气,令人振奋也让人着迷。人们渐渐在鲁迅先生那些旷古未有的奇崛沉郁而厚重的文字中读到一种超凡的人格魅力。同时他文章中所表现出来的的胆识、思想深度及其历史穿透力,使我们这个一度失去了独立思考能力的民族又重新找回了希望。
& k0 J/ ~* s2 s( H6 y  y, {( I' K* Q6 V5 o$ I% q9 ]
8 D/ m  g" v" f

- S, c% V" |& {/ {( u* _《西方现代哲学》
' e! H" u, N5 w1 y9 x0 K8 S刘放桐主编 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1年版, h/ |' i# Q$ v! H+ T' e% Q  D
+ k; E4 H7 d9 a4 k
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是,在1980年代人们口头上甚至学术论著中广为流传的西方现代的哲学观念,其直接的源头,竟然是这本写得枯燥乏味而且思想保守的大学哲学系的教科书。但在人们真的无法看到任何系统、完整的尼采、伯格森、萨特、弗洛依德的很长时间里,本教科书里第二手的摘引和第三手的评述,对于如饥似渴而又急于打破传统的知识青年来说,这本书岂止聊胜于无,简直就是雪中送炭。有多少年轻大学生从这书里各取所需然后在食堂在寝室里高谈阔论,但等到几年后更多西方哲学原著被完整翻译过来的时候,哲学的时代转眼也就过去了。
! D; N' L$ c- \" E6 Y; Y% r
! O7 {8 y6 A+ @/ v) w
0 a, R$ S" t' ?' V
$ O/ G4 V8 E+ ~7 T《双桅船》 舒婷著! z, H7 E2 R$ g6 [
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2月第1版
7 r1 b; i5 P3 w7 R8 B7 a8 V
1 Y" S8 h* L& ?) _  B70年代中期开始写诗的女诗人舒婷在今天可以看成是一个孤独的理想主义者,而今天的她和孕育了那些动人诗篇的小岛鼓浪屿也已经变成了一个传说,但是退回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全中国的年轻人都可以说是她的知音。早在这一册篇幅不大的诗集结集出版之前,舒婷写下的那些在当时不合时宜的诗便已经和同时代的诗人北岛、顾城等人的诗作一起被文学爱好者广为传抄,随着1979年那场遍及全国的朦胧诗大讨论的展开,舒婷成为了广为人知的诗人,其诗集《双桅船》也因此创下了单本诗集销量的最高纪录——今天诗人所出版的诗集,印数还够不上其一个零头。而令人欣慰的是,直到今天,仍然有许多青年恋人还会用她的《致橡树》来示爱,而有的人在读了她另一首没有收入这个诗集的《会唱歌的鸢尾花》,还会流泪。* N+ l: i- o9 L2 U3 j2 T: I

! j2 X3 s1 _- r8 B# e; C5 e
* T/ S  h$ R3 `1 I( Z
# A7 x$ i1 B. z1 G/ \5 ^《飘》(美)玛·米切尔著,付东华译, t8 I4 I0 F; V! |
浙江文艺出版社,1982年6月第1版3 c6 n8 P% I$ k& B7 X) p
* I* c6 X5 J+ w$ W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飘》永远是一部伟大的爱情经典。30岁以后还读这本书的人不多,但20岁的青春总是一茬茬儿地来,这小说也就一轮一轮地飘着,没有谁能绕得过去。该书30年代就有了中译本,所以在“文革”期间,就有人读过因为转手太多而残缺不全的这本禁书。《飘》在近20年来的中国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奇迹,任何一个时期都有源源不断的新读者,任何一个时期都有新的版本推出。《飘》中的爱情故事虽有些夸张但却极有分寸地满足了中国读者对于浪漫爱情的心理幻觉和充满冒险性的补偿想象;《飘》不是一本最好的小说,但却是正处于1980年代青春期的中国人需要的小说。6 [) t: P+ A- F! c4 \
' ^2 [! `$ c2 ~# y
4 R3 U0 Y' c' h+ E7 k

: Y$ i* \8 G, z. ^( x《在历史的表象背后》 金观涛著
+ n. H8 M& a2 ?* J# }9 C6 U; B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12月第1版7 \  t$ ~- W- T1 q5 ?

+ j' F3 v# U$ e. e$ W/ s8 |在人民可以选择的书籍还不算太丰富的1984年,四川人民出版社推出的一套旨在推广新知识、推动科学研究发展的丛书《走向未来》,引发了新时期以来第一个大规模的读书热潮。其中的《在历史的表象背后》备受读者青睐。这本探讨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原因的专业书籍,在年轻大学生中几乎人手一册。客观地说,这本书生搬硬套地用一些系统论、控制论的方法来研究历史问题,很多人读不懂,但并不影响该书在当时的流行。当然,今天还记得并从学术上提及这本书的人恐怕已不多了,但它至少让中国的学术研究在寻找新的模式方面开始了有意义的探索。
; r& c+ w% X5 d1 T5 x- T+ P2 E6 F! f6 u( _

- j5 `6 P( \  B+ v& S1 @4 W( l; w  H8 `4 l( @# U
《情爱论》(保)瓦西列夫著,赵永穆等译
  i2 X6 R! r9 ?2 a三联书店,1984年10月第1版7 K* _. M6 k' i% ?$ ?
! l2 ]' _2 D: M, M
80年代的中国人对爱情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探究热情。书中的一部分观点支持了当时人们对于爱情的大胆想象,比如对禁欲主义的指头和对超越于婚姻之上情感的有保留的肯定,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一些试图到婚姻之外去追求爱情的人的内心罪恶之感,但正统的说教和刻板干涩的论述却使更多的人对它有一种望而却步的生疏之感。这本书曾和舒婷的《双桅船》一起被当作礼物在情人们之间送来送去。
$ Z( A$ H' Y& e' k% b0 U/ m; H: V! m2 O1 @  F1 E7 Z

( M  L* c$ _, G- e- L9 S0 Y$ ^$ g% k7 |
《第三次浪潮》(美)阿尔曼·托夫勒著,朱志焱等译
( U) Z3 V. T) }0 @8 i5 |三联书店,1984年12月第1版4 j" ^6 C0 b6 S+ v
0 N1 o$ \' B+ L
刚刚告别“文革”的中国人实在不知道自己关起门来自力更生的那段漫长的日子里世界到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时,《第三次浪潮》被翻译了进来。托夫勒用新的文明发展观对未来社会进行了令人心动的预测,许多中国人读来有趣新鲜也将信将疑,但他关于文明发展三次浪潮的分析——从农耕社会经由工业社会将要进入信息社会,却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虽然我们很沮丧地发现按照这个模式,中国还仅仅处于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发展的欠发达阶段,离人家就要进入信息社会的美国差了一大截。托夫勒曾1970年代预测,10年后在家上班将成为一种潮流,结果,80年代为数不少的美国人以及20年后相当多的中国人真的开始凭借着一部电话、一部电脑,穿着睡衣拖鞋在家上班了,你说玄不玄?
# V9 {  J5 n' z) A4 W# J/ {
  i4 e3 e7 |: e: K$ r7 t
% O- O5 S' W" G. j$ R, c1 A6 I3 a# _( T' ]4 [: {$ v
《宽容》(美)亨德里克·房龙著,迮卫等译% A1 u# \6 e2 J  Q8 n
三联书店,1985年9月第1版
$ D3 b2 h/ z5 K0 T8 ]. ^: J3 n  s' `+ e" z% G
其实,《宽容》只是一本很浅显的讲述人类思想发展史的通俗著作,但是它的主题,尤其是它的书名,对于刚从文革思想禁锢中挣扎出来的中国人,有着一种微妙的吸引力——差不多同时出版的另一本书的书名《异端的权利》也同样令人痴迷。当时一位主管意识形态工作的中宣部部长甚至出人意料地在《读书》杂志撰文谈到了他个人对《宽容》一书的赏识。这本书的中译本在初版13年后的1998年又有新版面市且日后不断有各种新的更漂亮的版本推出,但今日读它的人已经没有了当年的那种兴奋。
. Q2 M8 j; [7 Y: e4 m* G4 ]
1 B* @+ g# M8 \! e! U
1 `6 e- H. `! ~2 B/ f& F3 [) s- ~: C
《人论》(德)恩斯特·卡西尔著,甘阳译$ l" N/ m: q, s% G" {* [) I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12月第1版
: ?+ A1 {3 Z( d
. H7 _! R2 L. v( u2 U+ m80年代中期,《人论》这本连哲学系大学生都不容易看懂的深奥著作竟成为当时绝大多数年轻人争相购买的读物,初版一下子就印了9700册,4个月后重印,印数达33700册,几次重印使这本书的总印数达到10万以上,难怪有外国哲学家说在中国研究哲学很幸福。《人论》一书的流行,利益于从70年代末一直没有平息且越来越热的有关人性及人道主义的争论,被这种争论弄得有些糊涂的中国人希望能从这本书中找到明确而权威的答案。虽然卡西尔并没有给探索中的中国人提供一个满意的答案,但他为中国人提供了一种思考人的方式。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一点的确很重要。# K# t; }3 m: Y  Z
4 _) H) W! r9 `
3 }2 O9 G: R( A
( P& O9 U3 o% a/ Z
《梦的解析》(奥)弗洛依德著,赖其万等译' s  x  k: U) ]9 h6 E7 [6 Z$ o( y
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据台湾志文出版社版本翻印, 1986年5月第1版8 A( j9 Q. U6 t

; ~3 |+ S; j" \  l( {' E8 ?弗洛依德最早被新时期的中国大学生盯上可能是因为1982年《朱光潜美学文集》(第一卷)中的《变态心理学》一部分内容,那时候美学很热,连青年工人业余时间都啃朱光潜的书,所以弗洛依德在中国的知名度不出两三年便如日中天,几乎无人不知。在《梦的解析》这本盗版书出版之前的一两年中,弗洛依德的著作以及介绍他的初级读物差不多出了十来本,几乎本本畅销,印数均在10万册以上。《梦的解析》被认为是一本改变20世纪人类思想进程的伟大著作,在中国其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它改变了(保守一点说改变着)中国人对性讳莫如深的神秘态度和不恰当的羞耻感,这与那些生理卫生读物和性知识手册是不同的。! d; }5 |7 j+ h9 a* c. I: u

/ g: s8 @. w. x4 {( ^
1 M6 P+ e' @0 i) D% y* Q4 }( ?  J' F( V8 [
《三毛作品集》 三毛著
1 l# \- ^' |4 b6 R  J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6年6 O5 T8 E; T$ J6 v( U' ^

7 |5 L3 t6 R/ @. C3 D3 l1980年代最具影响力的青春期读物,与本土的《读者文摘》以及后发的台岛鸡汤类人生絮语一起,合流成一代人的情感指南。从三毛的作品中,中国的年轻人开始学会了一种感知和体验人生的另类方式,并开启了大陆青年小资浪漫主义人生观的先河。在米兰·昆德拉、村上春树者流还没有来提升和打磨我们的情感生活之前,三毛拓荒者般地把远方、别处、流浪等概念植入我们干涸的情感河床,随之而来的温情、隐情、悲情、伤情、私情、滥情等等情感狂流,均以此为滥觞。6 A2 z- Y8 H4 i6 a7 o
9 M( f4 d; ?+ z$ W

9 E, b  o3 t5 F" e- a' c: j) B9 [- i9 v  c3 x. w
《艾科卡自传》 (美)艾科卡著
8 R& o. x  c- @9 x5 p安徽人民出版社,1986年11月第1版
: Z5 {' X9 B: j& L) l
5 b9 Q- w1 G% J2 n1 I; V5 f3 C) Q今天那些听着比尔·盖茨故事长大的20来岁的小青年或者把韦尔奇的说教当圣经的职业经理人当中,恐怕知道艾科卡的人已经不太多了,但对于30岁以上的读者来说,艾科卡这位美国汽车界传奇英雄的故事却一点也不比比尔·盖茨、韦尔奇逊色——尽管后者的钱要比他多得多。作为一本较早被介绍到中国来的国外企业家的自传,《艾科卡自传》带给中国人的决不仅是一个企业家的传奇故事,它可以被看成是一本生动而又极有价值的企业管理指南。许多人从艾科卡的身上感受到了个人奋斗的坚忍力量和临危不乱、高瞻远瞩的指挥才干,更从他管理福特汽车公司、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不凡业绩中领略到了现代企业的精神和高水平的管理技巧。
( o! e$ G; I. v! l& t% U& T2 `$ X$ A7 j  z3 @# r$ k& ~9 d3 N- ?

7 v3 K5 m5 n; y3 O+ l7 z/ D8 x8 d7 Y7 x: \
《丑陋的中国人》 柏杨著
+ u6 t; A8 |6 E; b花城出版社,1986年12月第1版
& k) A- r  u9 m
2 i- p; o% S* C6 X' F1 v这是一本曾经在中国产生巨大震动并引起广泛议论的书。读完这本书后,赞成者称之为“痛快”,而反对者则曰“恶心”。尽管花城出版社在出版之初特别在版权页上标明“内部发行”,但一经面市,它还是成了一个大热门。《丑陋的中国人》是一本探索中国国民性以及批判民族劣根性的著作,而且柏杨用了一种很无情的“骂”的方式,对此很多人有不同的看法。但不管怎样,《丑陋的中国人》一出,中国人开始变得喜欢反省自己,这与当时中国要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的时代要求是一致的。那时候开放没多久,发现中西差距的人们总是很着急地要掘一下自己的祖坟,看看自己有哪些毛病。
  V* Y2 P3 f  |; C6 `( a0 I
4 g8 i* b- g$ ~% F
1 |4 u0 u. h4 z$ E6 k! q: H& F* b( W& B" P: A* L' H/ m* Y/ f
《山坳上的中国》 何博传著
; y( R( ]! `' Y6 t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版* u% |' P4 C) m/ V4 g% U4 g
/ d6 i% q- d# W. @8 I
1988年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是一个不平凡的年头。当时不少人产生了一种忧患感和危机意识,何博传适时地推出了这本全面论述中国危机和困境的书,就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科技、环保人口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给中国人敲了一次警钟。很多人看了这本书以后勃然大怒,认为是给咱中国抹黑。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中国知识分子说了好多年的忧患意识终于有了具体的表现形式或成果,读书人开始关注现实了。$ J2 j- I2 l. Z8 i8 T" f; ~# Z

6 C# I' a7 X4 u$ o' N- Z7 Q : ~  O% M/ |) O% H

8 {% }1 F* M7 r《邓小平文选》 邓小平著
+ V: s8 _+ z& w$ [" S人民出版社,1989年5月第1版
4 y+ M0 ~4 }/ ~& o' {- q0 k) [# h
: S! n. N0 k& X7 G/ a% u7 m" {也许,并不是每个人都认真通读过邓小平所留下的这些文字,但每一个人都是这些文字的受惠者。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没有任何一本书的影响力和深刻性能与《邓小平文选》相比。就像我们要认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早斯的历史,就必须读《毛泽东选集》一样,要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了解近20年来中国社会的发展,不读这本书是根本不可能的。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智慧、胆识及其伟大的创新精神和务实品格,在这部文选中都有最直接和真实的体现。其实,作为一本书而言,真正认真通读、反复钻研它的人并不是很多(理论家们除外),但出自其中的许多重要言论、观点无时不在以各种形式流传并深入人心。1 @% G+ q1 p+ R! e

: z/ y" i9 U  I7 T
; Q5 F4 m( Y+ K$ S9 B. G5 P
, S9 G3 d* q7 |+ Z# P' L' N《王朔文集》 王朔著
9 F9 |) i, u( H9 m% ?5 W4 `9 k华艺出版社 1992年7月版* h; \& U- d+ T' K2 P: q( G

3 W; E5 Q# O- a; c1 Q0 h6 ~这套1990年代出版的文集,其实结的是1980年代的果儿。一开始,人们基本上还是把王朔小说当成一种很与众不同的有趣的文学作品来读的,但不久之后,其对整个社会的颠覆性意义便很快显露了出来。不管1980年代那十年里有多少牛逼哄哄的新东西,也不管有多少人不喜欢王朔小说中流露出来的那种痞气、匪气、流氓气,,但到头来真正完成一场文学革命的还是王朔的这些痞里痞气的作品——这种革命不仅仅是限于文学领域,而是承载了一个时代价值观的转变,后来,人把他的这种划时代意义概括为三个字:说人话。' G* F: f2 M" I( c9 ]0 |
! v1 J5 q! ?( m' N; @  N" }% u; D

2 Q* w  I  D" H4 S. z3 {7 n' k4 m
《金庸作品集》 金庸著
# o3 ~  Y8 v; U# j1 S& j三联书店,1994年5月第1版
- z4 [6 w, y' _* Q7 \
; e) v7 C) [( R/ v7 ?金庸的武侠小说创作于1958年至1972年间,70年代末开始在内地以翻版盗印本的形式流传,后不少报纸纷纷以连载形式刊出。没有人也不可能有人统计出金庸的武侠小说在中国内地的印数销量,但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金庸在内地是一位知名度最高的香港人,而他的作品创造了不受阶层、年龄、趣味和身份等因素限制而广为阅读的奇迹——这是任何一个作家都不可能做到的,雅和俗在他的作品里得到了很好的融合,而更重要的是,因为金镛,以往那种被赋予过于沉重的“载道”使命的文学成为了一种高雅娱乐。金庸因此被好几所中国内地著名大学聘为客座教授,36卷本的《金庸作品集》更成为读书人的必备藏品。
. y" D* h9 I7 W9 J7 _# h
; y- X' Y6 `+ C) H 淘宝之窗(http://www.taobaowin.cn)-向你推荐阅读!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0-4-12 06:56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品和智慧

老杨团队,追求完美;客户至上,服务到位!
1, i$ A2 W1 n) \2 `
    我相信苏格拉底的一句话:“美德即智慧。”一个人如果经常想一些世界和人生的大问题,对于俗世的利益就一定会比较超脱,不太可能去做那些伤天害理的事情。说到底,道德败坏是一种蒙昧。当然,这与文化水平不是一回事,有些识字多的人也很蒙昧。7 x& k0 @9 e8 w- J' l
7 Y+ {% p; u( I6 B+ f

1 w  k. ^1 j% s7 E
. C( T/ i) D* l* K6 u) J7 f0 y                                       2( q+ ~3 V, Y  O% N4 L. ~+ a: M
    假、恶、丑从何而来?人为何会虚伪、凶恶、丑陋?我只找到一个答案:因为贪欲。人为何会有贪欲?佛教对此有一个很正确的解答:因为“无明”。通俗地说,就是没有智慧,对人生缺乏透彻的认识。所以,真正决定道德素养的是人生智慧,而非意识形态。把道德沦丧的原因归结为意识形态的失控,试图通过强化意识形态来整饬世风人心,这种做法至少是肤浅的。
; T. d1 P6 n# p
( O- w' l: ?% c! `
' a9 M  D& Z3 e+ X5 C6 \
  ^& o" s! n2 z                                      3
4 H- `8 C9 I0 c8 ~    意识形态和人生智慧是两回事,前者属于头脑,后者属于心灵。人与人之间能否默契,并不取决于意识形态的认同,而是取决于人生智慧的相通。
  K6 R7 e; q; B, d( J2 y& K" y. l$ T/ [    一个人的道德素质也是更多地取决于人生智慧而非意识形态。所以,在不同的意识形态集团中,都有君子和小人。* s! s+ R( b7 b  A* Z" e& r
    社会愈文明,意识形态愈淡化,人生智慧的作用就愈突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愈真实自然。$ R) j+ r& t& I; d+ G; I
    4 _; P, x; t- B2 N
                                     4
, o9 K1 x6 J0 G8 M  F1 z4 [    在评价人时,才能与人品是最常用的两个标准。两者当然是可以分开的,但是在最深的层次上,它们是否相通的?譬如说,可不可以说,大才也是德,大德也是才,天才和圣徒是同一种神性的显现?又譬如说,无才之德是否必定伪善,因而亦即无德,无德之才是否必定浅薄,因而亦即非才?当然,这种说法已经蕴涵了对才与德的重新解释,我倾向于把两者看作慧的不同表现形式。3 H9 U1 I" N* B  f7 b; H( o

! J) Z7 V0 I& u3 j0 Q3 ?- l7 Q: D % k' x$ }- i: @& Q# [' `; b2 O4 ]
# h9 I; e9 A* x
                                     5
" x% a' s0 A( q7 e' ]& [% E) a  @6 t# s- O5 G' s9 g' w
    人品和才分不可截然分开。人品不仅有好坏优劣之分,而且有高低宽窄之分,后者与才分有关。才分大致规定了一个人为善为恶的风格和容量。有德无才者,其善多为小善,谓之平庸。无德无才者,其恶多为小恶,谓之猥琐。有才有德者,其善多为大善,谓之高尚。有才无德者,其恶多为大恶,谓之邪恶。
, c$ C- t5 v6 T. R( Z( g. B
- ?+ y0 q! c. L8 \( @2 p9 s
7 L* ?- A8 j! ]/ h8 k: {; l% }- @4 D
                                     6. e% {/ O7 R; @6 O' r# {
    人品不但有好坏之别,也有宽窄深浅之别。好坏是质,宽窄深浅未必只是量。古人称卑劣者为“小人”、“斗筲之徒”是很有道理的,多少恶行都是出于浅薄的天性和狭小的器量。9 S1 O6 z+ K$ w) ?/ J

/ U& g" K  H' B; M" s" u3 b9 t! V; D, z# u 7 w2 U5 q: w0 m+ R+ V
& z- H& Y* h+ J0 s& i
                                     7
1 N6 }5 @% j; Q& u7 r2 e( l    知识是工具,无所谓善恶。知识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美德与知识的关系不大。美德的真正源泉是智慧,即一种开阔的人生觉悟。德行如果不是从智慧流出,而是单凭修养造就,便至少是盲目的,很可能是功利的和伪善的。
- z# a. g/ h) s7 t# ]5 o& D
5 j9 d' G4 j4 [$ M * Y1 ?2 e7 B* y% d! ~4 f( W
0 O: f  `' q+ P+ [
                                      8
4 ~2 i1 R/ @! H' r    我听到一场辩论:挑选一个人才,人品和才智哪一个更重要?双方各执一端,而有一个论据是相同的。一方说,人品重要,因为才智是可以培养的,人品却难改变。另一方说,才智重要,因为人品是可以培养的,才智却难改变。9 J3 g: ]/ H3 S9 E) n; X- Z
    其实,人品和才智都是可以改变的,但要有大的改变都很难。
' @! g! L: R1 h* Y
- m% U  Q: z8 K% t% z+ t; Z
# V' \1 z5 @' {! A: e
! s+ |; ~( o3 @( _+ w* w                                      9# a* x, l. `; `7 O" b: b. G
    人是会由蠢而坏的。傻瓜被惹怒,跳得比聪明人更高。有智力缺陷者常常是一种犯罪人格。7 K+ \9 t. d' u' V! X% k
$ ^! A/ Y7 r2 ?- |5 v

9 O2 t; U( k& @! p4 t, T3 C% H
4 ]# ]6 m0 x1 W2 D( N                                      10
/ w  ~) b# R8 r  R1 \6 C# M9 b    我相信,在现代的市场竞争中,综合素质是更加重要的,其中也包括精神素质。市场上的大手笔往往出自精神视野宽阔的人,玩弄小伎俩的人虽能得逞于一时,但决没有大出息。
9 f/ }5 _; I* M/ T. t, L8 p: A
/ y7 \; Q1 u. @- d6 Q" N' D: f9 @" K) _" d0 a( n
小淘客(http://www.xiaotk.com)-向你推荐阅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埃德蒙顿中文网

GMT-7, 2024-11-19 09:30 , Processed in 0.180336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