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 0) 鸡蛋( 0)
|
楼主 |
发表于 2010-8-8 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Do not do evil again and again
" Z3 g& R1 _; L( e$ ?3 X2 R& eShould a person commit evil, he should not do it again and again; he should not find pleasure therein: painful is the accumulation of evil. . e) V' D' ^. m: [2 J, N; s& W
Ven. Nàrada, Dhammapada* o+ {" @# v! _) ]* {# R- n
& x4 q6 P# L9 uVen. Kakkapalliye Anuruddha Thera 解释了以上的偈诵。
; d w6 K& _' i4 Z$ r/ w1 S1 g
) d5 Z5 j% B2 ^% |/ c( q不道德的行为是指对个人和社会都有害的行为。我们日常生活作出各种的行为,若同时有益於个人和社会就是好的行为,只对个人或社会一方有利则不是,这是佛教判断行为好坏的其中一个标准。佛陀教人不要作出不善的行为,不仅要避免重蹈覆辙,还要打消所有重犯的念头。这好像法官在判决时劝告犯人不要再犯案,否则会被重罚。
# d+ @' X2 \+ D% |4 v+ M& L
, y5 e7 z6 a6 C: p' z佛陀教人要消除不善的想法。不善的念头先在心中生起,再经身体或说话附诸实行,这就是佛教所指的身、口、意三业。在道德方面,单有念头而没有行为不算是违反道德或犯错。然而,从宗教的角度,生起不善的思想已是错误的。 ) D/ Q, i+ D8 L
, v9 o* ~, k. C# ^, p3 |佛教只为僧侣制定戒律,规範他们的行为,而对在家人只提出建议。在佛陀说法的初期,僧团并没有甚任何戒律,因为各人的操守非常好,只按照当时的习惯规範。社会有很多的法律,人若违反的话就会受到惩罚。另外,社会亦有很多的习俗,当人作出有违习俗的行为会受到别人的批评,但不会受到惩罚。 7 H) ]9 R# ~" T- B" l# G3 V: n
8 y5 f1 S' I, Q3 b$ O, f佛陀指假如某行为有违内心良知,就不要再做同样的行为,当生起再犯的想法时要立刻制止。偈诵的故事讲述一名比丘违反了戒律,他被带到佛陀面前,佛陀劝解告他不可再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