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 754) 鸡蛋( 0)
|
不工作是美丽的 / k2 t& W8 R& E$ o1 ^7 x
, R6 P/ [# |4 o4 K& G+ w, X. W0 {+ q4 w1 A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特约撰稿人:俞悦 * R8 T( m/ I/ L( ~/ v9 ~
2006年11月3日 星期五 4 W; \ P: j5 d E8 W# \0 C! o
7 R. ?/ I' `2 e6 v4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有部流行小说叫《工作着是美丽的》。那个时候,人们接受的教育是,一个人如果不工作,就叫游手好闲。但现在情况似乎发生了变化。
& V" D' [1 Y) B; m6 o8 U [' U B) Z1 v+ Q9 x W
“学疯男”和“老鼠女”, m6 i6 \* Q( ~, B/ u8 Y
; V6 Y6 d1 U# O, G: h; _$ V q8 [
上个周末我参加了两个PARTY。巧的是二者居然都和因兴趣而转型的生活方式有关。
, U# g3 w+ t7 h1 `# A; K d8 B) f1 M7 k# J- Y9 X6 d; q8 c
少波要走了,这次是雅典。这些年,少波一直不间断地忙碌在念书和与念书有关的各种事宜中——北大中文系毕业以后,他一度为电影癫狂,于是去电影学院念了个硕士。当然,他大学毕业后就参加了工作,而且是一份在旁人看来是稳定而有前途的工作。以往他念书,同时也工作,这次比较决绝,他干脆办了停薪留职,抛妻去国地去希腊,只是为了去他心仪已久的大学读艺术史博士。在朋友眼里,少波是个不折不扣的男“学疯”——一没有功利目的,仅仅因为兴趣,读书读到40岁,这不能不让人讶异,就连少波那很见过世面的父母,都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为了兴趣,与工作拜拜,成了少波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
. o" e o9 l/ |6 w5 n8 j' U* K0 E: Y5 l; i( J/ u& y6 Y
另一个聚会,是为了给同事送别。这位女同事从美国留学回来后,一直在外企工作。13年的工龄,让她拥有了两套住房,同时攒下一笔数目不小的备用金。她把其中一套住房出租,在她的计划中,租金用于并不奢华的日常生活,而备用金可以抵挡突如其来的不测。她早已厌倦了“老鼠赛跑”的生活。她说:“当我向老板辞职信,宣布结束过去时态的生活方式时,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套用琼瑶的话说,我的这位女同事心有千千结,据说她小时候的很多兴趣,都以“前途”之名被父母扼杀在摇篮之中,真是“伤心一牛车”。4 [ j% D! a+ M+ U: J7 i
0 R2 E( R F5 N8 J8 }/ [$ P+ f
总之,这是两个让人心绪不宁的PARTY,参与者多是怀着复杂心情离开的。# Q" I9 d# e2 |" a x! y, s z
; @) D8 O4 m5 [6 {
暂时不工作的选择权
/ B0 w) h' }# ]" ~2 y1 U/ S+ t7 S
一小部分三四十岁的中国人选择暂时不工作,这渐渐成了一种时髦。
; d$ _7 z+ w) [7 ~ C6 r4 k( @
+ }: a6 Z* h6 X0 W3 [, d前面提到的那位女同事告诉我,如今她可以自由支配时间,生活充实但不刻板。“我曾经喜欢的油画和集邮,又重新回到我的生活。你不知道这对我多么重要。”她甚至懊恼没有早些选择这样的生活。
7 {) V" [3 n5 x7 `1 W. A* R
! f' z: W( O5 K4 J在现在的中国,工作者依然美丽;而那些暂时不工作的人,恐怕不仅是美丽的,而且值得羡慕。当然,什么都有代价,这种选择通常有几个前提。
! ^2 b/ O9 `: X
A$ X- F/ m% W! ~& Q第一,他们曾经努力地工作过,并因此积累了一定的财富,拥有了一定的财务自由。第二,中国人对生活的安全感以及对未来饱满的信心渐渐强大起来,于是有信心实践暂时不工作的自由。/ [/ O Y% o# r6 t
1 x2 a' B8 F, D, }
如果说在匮乏的经济环境下,工作概括了中国人生活的全部意义的话,那么如今工作逐渐变成生活的部分内容,至少对这些人是这样的。当然,更多的中国人依然在工作,而且是超时工作,为了更高的社会地位和更多的的财富,但这些“工作狂”如今已能和不工作的时髦人士和平相处,这在中国绝对称得上是一种进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