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 2) 鸡蛋( 0)
|
- N) T& i7 Q2 |& z+ j' c- o# |7 |8 [
有這樣一個公案:兩個小孩子正在玩堆土堆沙子的遊戲,佛走了過來,他們看到佛非常莊嚴,對佛生起了信心,要供養佛。但是他們沒有別的只有土,于是就把土拿來供養佛,佛接受了他們的供養。但土不能食用,阿難問佛陀:這些土怎麽辦?佛說這是他們的供養,不能扔,拿回去和成泥,抹到佛住舍的裂縫處。# P' s( D! _+ z- h V( K! s0 x
; H+ s, h, c: v3 K, r, o; t 可見,使用信財、亡財是非常嚴格的,不能隨便。現在很多人非常隨便,這是一種過錯。
' I2 u" t8 r0 [5 p$ K/ x! U
; n2 {5 |4 m# H; L 尤其作爲出家人,所享用的是信財和亡財,都是十方供養。以前佛在世的時候,對衆弟子有這樣的要求:衣服舊了、壞了也不能扔,實在沒有可用之處,可以磨成粉,混在泥土裏,抹在僧衆大殿有裂縫的地方,不能浪費。
2 W# f. t( v) Y2 Z. v7 N4 S4 r
8 X( O0 s: T0 N1 @% P2 L 有些人不會管理自己的財産和受用,到處用、誰都用。這是不是真正放下了對財産、受用的執著?是不是真正從心裏都能施舍給別人,誰都可以用了?不是,是自己不會管理。4 Y0 d" L5 M' G R
- Q$ C: e( {$ s$ q6 }& E+ U7 Z
從世間的角度來講,應該管理好自己的財産和受用。從佛法的角度來講,無論是做供養還是做布施,都要看対境和時機。當對境出現、時機到了才可以做,不是隨便遇到誰都可以做供養和布施的。無論做什麽都要把握適度,若失去這個度,都是過錯。+ ^9 F- v: n$ a/ D* W; ?4 z, I
4 x1 X; I4 B4 _6 q, b
從世間角度來講,要好好管理自己的財産。做布施和供養時,也要以智慧觀察和取舍,不能隨便,否則也是一種過錯。做供養時,首先要觀察對方,是否是殊勝的對境,是不是真正的出家人或成就者?若是供養他了,對自他有利還是有害?觀察之後再供養。
6 p% p6 ^- O. i" B A* q5 Q5 B
; u. W9 C+ P9 M 做布施也是如此。有一些居士心很虔誠,今天做供養,明天做布施,但是過後知道了一些消息,知道了一些事情,就開始煩惱,甚至生起了邪見,其實沒有必要。不是對誰都可以做布施,要觀察這個對境是否殊勝,是否是真正布施的對境?若是對他做布施,對自他有利還是有害?這些都是要觀察的。觀察之後再去做供養或布施,才是如法的,自己也不會後悔。
$ ~0 o3 f* S% C; I5 |
. r7 \9 d# A: U 無論做什麽事,如果都能這樣很謹慎、很小心地去做,就不會生起後悔心。否則,如果很輕率、很盲目地做,有一天一定會後悔的。 |
|